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师发展 > 团队建设 > 数学教研组

东方小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小结

作者:徐炜、王维洁     发布时间:2018-1-20 点击数:18203

东方小学2017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小结

一、教研组概况

    东方小学数学教研组现有教师17人——其中本科学历15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校学科带头人1人,校骨干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5人;未满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8人,见习教师1人。

蓝村校区有数学教师7人——其中本科学历6人;区学科带头人1人,校骨干教师1人;中学高级教师1人,小学高级教师3人;未满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3人。

懿德校区有数学教师10人——其中本科学历9人;校学科带头人1人;小学高级教师2人;未满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5人,见习教师1人。

二、自评结论

1、切实认真组织教师开展了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单周进行的教研组活动按计划落实到位,专家讲座、专项培训、专题研讨、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相结合,为教师搭建学习的平台,积极学习新课程,从而不断转变教师的理念。

2、倡导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学习,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细化教学环节的管理,有主题地制定计划并落实,强化评价。借助精准学情分析的单元设计的研究,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质疑创新,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构建个性化、生活化、多样化的主体课堂。

3、全面开展等第制评价学业成果的研究,加强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控,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全面推进《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进一步完善中高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在课堂练习、作业、单元测验中进行实践与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

4、重视见习培训、青年教师培养,加强组内骨干辐射、引领。结合见习教师培训基地工作,以教研组骨干团队带教的方式组织开展浸润式的课程培训,邀请专家来指导青年教师的教学工作。

5、加强珠算精品课程和超脑Math创新课程的建设,通过课程培训培养师资队伍,同时在校园开放日中也作为特色课程进行体验和展示,以此带动学科教学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主要成绩与经验

1、重视教研组校本研修活动,为教师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本学期教研组有计划地开展校本培训,在学习内容、学习形式、研究方式、研究时间等方面予以规定和落实。学习与培训内容如下:

ü  2017.08.27 超脑麦斯思维课程培训——堆栈高手(王圣昌)

ü  2017.08.27 教研组专题讲座:《基于试题分析的中美小学数学学业质量评价的比较》(佘瑛)

ü  2017.09.05 超脑麦斯思维课程培训——拼图达人(翁凯彦)

ü  2018.01.02 教研组专题讲座:《思维导图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佘瑛)

    听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最便利的有效方法,通过听课学习别人的优点同时也能找出自己的不足;通过评课更能及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本学期,老师们认真参与双周区级的教研程”研讨活动和网络教研的任务,同时在校内也积极加强听课学习,听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研究课、互观课,听骨干教师的挂牌课。

    把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中的问题、教材教法研究中的问题、考试与评价制度改革方面的问题,作为教研组研讨的切入点,开展专题研究,引导教师自觉地将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小问题”转化为“小课题”,做到研究内容来源于教学,研究过程植根于教学,研究成果服务于教学。本学期开展的专题研讨内容有:中高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方案的制定;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卷等第与评语结合评价等。 

2、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学习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优化教学五环节,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强化备课、上课、作业和评价目标的一致性,本学期基于单元教材的分析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学期数学教研组上的研究课、骨干挂牌课、展示课如下:

ü  2017.10.31  忻嘉璐  三年级《除法的应用》(研究课)

ü  2017.10.31  奚玉青  四年级《正推》(研究课)

ü  2017.11.15      一年级《加减混合》(骨干挂牌课)

ü  2017.11.16      三年级《千米的认识》(骨干挂牌课)

ü  2017.11.28  王维洁  五年级《编码》(展示课)

ü  2017.11.29      二年级《角与直角》(展示课)

ü  2017.11.29  忻嘉璐  三年级《三角形的分类(2)》(展示课)

    以课例研究为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互动、同伴互助、激发思考的校本教研活动。以骨干挂牌课、研究课为切入点,坚持议课研讨、观摩课研讨与培训交流相结合的教研活动。研究讨论中确定活动的主题、内容、形式及中心发言人,在组织形式上突出全员参与,在研究内容上要突出课改实施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校本教研的效果上注重实效性。

    以“在数学学科中运用支架式教学策略进行单元学习设计”为切入口,教研组和各备课组加强单元学习与练习设计的研究,能够从学生实际出发,既扎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又拓展了学生的发展空间。每一位教师结合教研组研究重点,针对自身教学实际,根据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把改进的重点放在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上。本学期,教师们撰写了单元学习设计案例,通过教研和案例分析,体现了课题研究的实效,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3、加强学习与改进,全面开展等第制评价学业成果的研究

加强阶段性的教学质量监控(每学期每个年级两次),重视质量监控后的信息反馈和交流,并及时提出应对改进措施,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形成一个制度化、良性运转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动态过程,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

教研组加强学习,全面推进《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更新理念,明确目标,设计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本校特色的评价体系,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实施多元评价,探索学期、学年等阶段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将评价融入教学,尝试等第与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根据数学学科核心知识点要求,研究具体的、操作性强的课堂教学和作业指导建议,进一步完善三至五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表现评价方案》、《数学学科作业评价方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进一步研究等第制评价、单元评价的操作方法,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三个维度的综合评价;按“数与运算”、“方程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念统计”四个模块进行等第评价;在学业成果评价中,既给出总等第也给出分项等第。本学期,各备课组开展了等第与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的研究,引导教师主动参与、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等第制评价的实践,切实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自主地参与学习,真正实现等第制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同时,积极开展各年级数学学科阶段成果评价的研究,研究《学生成长手册》上数学学科评价项目,建立和研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4、重视见习培训和青年教师培养,在骨干辐射和专家引领中发展

结合见习教师培训基地工作,我们以教研组团队带教的方式组织相关的培训。懿德校区的见习教师汤嘉磊由徐炜老师带教,在导师的带领下新教师深入教研组,与教研组的老师一起进行专题理论学习,观摩课堂教学,聆听专家讲座,亲身体验学校的教研氛围和多元的教研文化。

学校还邀请经验丰富的教研员来指导教学工作,通过教材分析、专题讲座、互动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本学期两个校区共开展了7次专家听课评课指导青年教师的活动。

5、加强珠算精品课程和超脑Math创新课程建设,带动学科教学发展

本学期,在蓝村校区的一3班和二1班、懿德校区的一2班和二1班继续开展了《神奇珠算》社团课程,由王维洁、沈林锋、顾士瑾和徐炜四位老师执教,每周2课时,一学期共计28课时。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编写了《神奇珠算》第四册校本教材,根据课程目标、内容,逐步完善教材体系。

超脑Math课程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和配套的教学材料,能满足学生数学拓展学习的需求,并能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开展相关的课程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课程的实施采用边培训,边实践的模式,从今年的暑期培训开始,全体数学教师的超脑Math相关培训已经开展了2次,培训邀请了来自台湾的专业讲师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指导,其余板块的培训后期也会陆续跟进。本学期课程在“快乐活动日”拓展活动(社团)中开展,二年级1个班、三年级2个班,每班每周2课时。

在社团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骨干带头与示范作用,进一步研究教材和课堂教学,并在校园开放日活动中作为特色课程向家长进行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

1、丰富教研组活动的内容,加强教研的实效性,组织教师对课题深入学习和研究,强化教材的研读与分析。教研组活动做到有计划、有主题,每位老师有任务,积极参与研讨和交流,提高参与度。

2、进一步提高研究课和互观课的质量,促进教师互相学习,共同发展,提升组内教师的教研能力。   

3、继续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和培养,从常规和细节上规范他们的业务和素养,聘请专家进行指导,让他们在工作岗位上迅速成长。同时,为优秀的青年教师争取署级、区级公开课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2018.1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601;累计访问人数:2775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