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师发展 > 团队建设 > 语文教研组

关注学习经历 提升阅读能力

作者:汪轶灵     发布时间:2017-3-20 点击数:16692

关注学习经历   提升阅读能力

316日下午,东方小学懿德校区的会议教室里书声琅琅,原来是王雁老师正在为二年级1班的学生教授《美丽的西双版纳》。教室内聚集了我们东方小学两个校区所有的语文老师,孩子读得性起,老师听得入神。

 

多重支架巧识字

《美丽的西双版纳》是一篇描绘了西双版纳奇花异草、奇珍异兽的课文,语言优美、文字动人。而王雁老师在教学中不疾不徐,随文识字。在“等”这一生字的教学中,学生调动了已有的生字储备,用换部首的方法记住了字形:“把‘特’的牛字旁换成竹字头就是‘等’”;在“壶”字的教学中,学生则用“加一加”的方法掌握了字形:“‘士’加秃宝盖加‘业’就是‘壶’字”,而王雁老师相机教学,又强调了“壶”的上中下结构;在“砍”与“饮”字的教学中,王雁老师进行了比较教学。通过两者同音不同形的部首,学生们不仅记住了字形,而且理解了字意。

个性评价重积累

由字到词,王雁老师寓词语积累于阅读。她娓娓而谈,将课文中一个个神奇而特别的植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引得个个兴致勃勃去辨识植物名称、寻找植物特点、积累词语。王雁老师给出范式“怎么样的什么”,同时出示图片——一幅王莲的图片加上一个浑圆的盘子。有学生立即就答出“像盘子一样的王莲”,王老师对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点头赞许。又有学生答出“巨大的王莲”,王老师则对其灵活的表达形式予以肯定。们有意无意间转换着表达的方式和描写的角度,王雁老师都一一给出个性化化的评价。王雁老师重视规范、重视积累,课堂上学生不仅习得了课内词语,还通过课堂生成积累了课外词汇。

情境导入练表达

以往单调的字词教学变得如此有趣而扎实,而阅读教学就更引人入胜了。借助精美的PPT和抑扬顿挫的朗读,王雁老师仿佛把我们带入了郁郁葱葱的西双版纳树林,时而耸立云霄的望天树在前,时而见血封喉的箭毒木在侧,突然间的一阵急雨,又会让你意识到,原来你的头顶上正有海芋叶的遮挡呢!学生朗读着文中的优美语句,感受着原始森林里迥异的情调趣味,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有的同学说:“如果我走在树林中口渴了,我会砍下扁担藤来喝水解渴。”有的同学说:“当时天很热,我会躲在海芋叶下。”虽然学生们说得还有些生涩,但王雁老师适时引导,巧妙点拨,许多学生都大胆表达,越说越熟,越说越活。学生们在情境中想象,在朗读中感悟。

一堂课上,我们注意的不再仅仅是老师教了什么,更是学生们拥有怎样的学习经历。王雁老师用多支架、情景式的教学,让我们看到了一堂语文学生们是怎样在浸润中提升阅读能力。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所获得的宝贵学习经历。

 

撰稿:汪轶灵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249;累计访问人数:2775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