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师发展 > 团队建设 > 数学教研组

东方小学2017学年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作者:徐炜、王维洁     发布时间:2017-9-30 点击数:13401

东方小学2017学年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自主合作开放,启迪心灵智慧,发掘个性潜能”的办学理念为引领,以“给空间、给机会、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使命,围绕“讲文明、守诚信、爱学习、健身体、求奋进的懂得改变的有志少年的培养目标,从认知规律与学生实际出发,解读教材,抓住基础、深入浅出、突出重点,构建和谐课堂文化,创设拓展学生知识、思维、角色空间的情境,实施有效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把握标准,尊重差异,注重引领,让每个学生富有情趣地生活,生动活泼地成长。科学建构教学评价体系,引导教师全程、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  加强课程与教学的过程管理,优化教学常规,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强化备课、上课、作业和评价目标的一致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细化教学五环节的管理,有主题地制定计划并落实,强化评价。

2.  继续跟进浦东新区教师改进计划的实施,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个人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教师凭借扎根于自主教学实践和有目的、有计划、有分析、有诊断、有指导、有经验共享的教研活动为获得实践性智慧展开案例分析、研究活动。继续实施课堂听课指导小组的听课和评课活动,加强对教师教学的指导。

3.  借助精准学情分析的单元设计的研究,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质疑创新,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构建个性化、生活化、多样化的主体课堂。

4.  坚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研究,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突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作用,力求评价的多元化、个性化、过程化,重点研究和落实中高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常规工作

1. 教学常规

1)优化教学五环节,完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常规检查,强化备课、上课、作业和评价目标的一致性。从学生多元发展、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过程优化与教师教学规范、学生学习规范出发,丰富已有教学经验基础上,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各学科教学常规基本规范要求。强化作业设计与批改、个别辅导、课后教学反思、教学评价方法改革等环节,建立科学、高效、和谐的教学秩序。

l 备课继续以基于精准学情分析的单元支架(专题)设计与支架式(问题或任务)进行教学设计,同时能够关注“二近四多三有”课堂评价表,组织教师再次认真学习,在备课时加以落实。“课堂改进计划”的撰写仍然围绕着支架设计,但要研究实践如何来体现“二近”、“四多”、“三有”。

每位教师(教龄4年及以上)选择一个单元进行教材分析,在单元分析中体现核心支架的设计,突出差异性,同时完善单元设计后的练习内容。新教师(教龄1-3年)备课要求详案,每篇教案后写教学反思,本学期12周检查以上内容。

l 上课:教师在单元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认真开展两个校区教研组的听课、评课工作,加强随堂听课的指导和互观课的落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校领导和学科主管双周的随堂听课为主,结合互观课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同时随堂听课后进行备课抽查,关注课堂教学与备课的一致性及教师对课程标准的把握。

l  作业(练习)重视作业与练习的设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一、二年级进一步落实作业设计和评价方案,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发挥不同评价方式的功能,使评价更具针对性,达到促进学习的作用;三至五年级重点落实在作业量的控制,以及《校本系列》的使用情况。同时结合随堂听课进行作业抽查。

第一次检查(第8周):一年级口头作业记录,一至五年级数学练习部分,以及三至五年级校本使用和批改情况

第二次检查(第15周):单元卷等第与评语相结合评价情况

附作业簿本情况及要求:

0号本:课堂练习本,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至五年级使用,课堂上的练习内容,教师需批改;

1号本:回家作业本,三至五年级使用,教师根据需求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内容;

数学练习部分:一至五年级教材配套练习,一二年级需在校完成;

校本:三至五年级使用,补充课后练习。

l 辅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与作业面批,个别辅导工作纳入教师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业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二至五年级做好学困生课后跟踪辅导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有记录。

进一步规范《学生成长记录册》的填写,在一至四年级成长册改版的基础上,五年级成长记录册改版,组内开展学生学业的评价实践研究,继续完善成长记录册的填写要求,确保学生成长记录册填写的规范和完整。

l 质量监控:进一步落实等第制评价,研究等第与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注重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以及分析,重点关注“质量监控”后的“质量分析”,不断反思“教法”和“学法”。

一年级不进行期中质量监控,二至五年级进行一次期中质量监控。期末质量监控一年级采取口试,二至五年级进行书面练习。一至四年级的试卷均由学校命题。

2. 教学改进

1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进一步完善《低年段数学学科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和《一、二年级数学学科作业评价方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同时认真学习《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讨论校本化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中高年段数学学科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和《中高年级数学学科作业评价方案》

2)各备课组在进一步学习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重基础、显重点,按单元深入浅出地进行教材分析、备课设计和练习设计。

3每一位教师针对自身教学实际,根据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把改进的重点放在围绕单元设计下的学习设计和练习设计上,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并有针对地撰写教学案例。

4)进一步落实“二近四多三有”的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组织教师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行为与效果,解剖与总结教学的得与失,挖掘得失背后的原因,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3. 教学研究

1)以项目引领课题深入研究,教师根据课堂实践,结合基于单元的练习设计和实施,在课堂教学中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练的时间纳入课堂,拓展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参与愉快教育基地《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 基于精准学情分析的支架式教学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继续以备课组为单位,从学习材料、学情分析、支架式教学三个方面,结合学校实际和数学学科发展需要,针对单元教学开展相关的学习设计研究。

(二)重点工作

    1. 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学习

1)继续开展借助精准学情分析的单元设计研究,形成数学学科支架式教学规范。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对教材内容的顺序安排作适当调整,对单元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创新,构建个性化、生活化、多样化的主体课堂。

2开放性教学为主题研究,利用教研活动,观摩名师、教师的课堂实录进行案例研究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教研,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优化教学五环节,进一步开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二近四多三有”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组织教师再次认真学习 “二近四多三有”的课堂评价表,结合课堂改进计划深入落实“二近四多三有”课堂评价的落实,通过对课堂评价表的学习、研究帮助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本学年,每位教师完成《基于精准学情分析的“学习设计”案例》一篇和《基于精准学情分析的“练习设计”案例》一篇。本学期每位教师撰写一篇“学习设计”案例。

    2. 基于课程标准的等第制评价学业成果的研究

    1)加强阶段性的教学质量监控,重视质量监控后的信息反馈和交流,并及时提出应对改进措施,使教学质量评价工作顺利开展,形成一个制度化、良性运转的教学质量监控的动态过程,以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做好四年级学生参加学业绿色指标调研的工作。

(2)教研组根据市里全面推进小学中高年级等第制评改革时间的要求,将课堂表现评价标准向中、高年级推广,设计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和本校特色的评价体系,制定和完善《中高年段数学学科课堂表现评价标准》,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实施多元评价,探索学期、学年等阶段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

3)全面开展基于精准学情分析的作业设计与辅导研究,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练习,注重练习形式的多样性,练习设计可在作业评价方案中体现,也可在单元设计中体现。在研究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体验性作业、开放性作业、选择性作业、兴趣性作业、合作性作业的实践研究,注重发挥学生作业的选择性、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能动的、创造性的作业中获得自主的发展。根据数学学科核心知识点要求,研究具体的、操作性强的作业指导建议,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中高年级数学学科作业评价方案》,细化作业内容,提高作业布置的针对性、适切性和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4)进一步研究单元评价,要求数学学科在“数与运算”、“图形与几何”、“数据整理与概念统计”等方面按板块进行评价;在每学期的学业成果评价中,既给出总等第也给出分项等第。各备课组继续开展撰写评语的研究,在单元卷中出现评语,学习《小学中高年级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评价指南》,开展实践和研究。

5)加强阶段性教学质量监控(每学期每年级两次),认真研习使学校质量监控的命题思路逐渐向市学业质量绿色指标综合评价靠拢,继续尝试分项内容试卷和建立评语的研究。开展各年级数学学科阶段成果评价的研究,研究《学生成长手册》上数学学科评价项目,建立和研究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

3. 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备课组长队伍的建设,注重交流与沟通,加强工作情况交流、经验交流和问题探讨,提升备课组长的工作能力。

4. 青年教师培养

1)作为见习教师培训基地,重视团队式带教和浸润式培训。设计有学科特色的通识课程,带领见习教师深入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与组内老师一起进行专题理论学习,参与课堂实践,亲身体验教研氛围和学校多元的教研文化,提升见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认真组织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评比活动,做到有序组织、全面落实和有效评价。

(三)特色工作

1、精品课程——《神奇珠算》

1)继续在蓝村、懿德两个校区的一、二年级(4个班级)开展《神奇珠算》精品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周2课时,每学期共计28课时。

2)制定《神奇珠算》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完善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要求,使课程更加规范、完善。

    3)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编写《神奇珠算》校本教材(第四册),根据课程目标、内容,逐步完善教材体系。

4)进一步充实课程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素养。在社团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骨干带头与帮教示范作用,同时校际联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研究教材和课堂教学。

5)通过课程实施,强化课程评价,加强平时的课程资料积累,在开放活动中进行课程展示。

2.全景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依托懿德校区的全景课堂项目,开展一、二年级数学学科全景课堂的教学研究,在上课、作业(练习)、评价等方面进行尝试,突出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手段以及学习途径的多样性。

   四、活动安排

2017学年第一学期东方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安排表

(蓝村校区)

周次

日期

星期

节次

地点

活动内容

主讲人

1

2

95

5-7

懿德校区

梦想教室

超脑麦斯思维课程培训

翁凯彦

(台湾)

2

5

926

5-6

蓝村校区

多功能厅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专题研讨(讨论中高年级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方案的制定)

王维洁

3

5

928

下午

会议室

专家指导备课

丁明娟

4

7

1010

5-6

蓝村校区

多功能厅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专题研讨(单元卷等第与评语结合评价交流)

王维洁

5

9

1026

下午

会议室

专家听课评课指导

丁明娟

6

13

1121

5-7

蓝村校区

四楼会议室

质量监控统一阅卷

王维洁

7

13

1124

上午

会议室

专家听课评课指导

顾忠坚

8

15

125

5-7

蓝村校区

多功能厅

质量监控分析

王维洁

9

17

1219

5-6

蓝村校区

多功能厅

佘瑛老师专题讲座

佘瑛

10

19

12

5-6

蓝村校区

多功能厅

学期结束工作布置

王维洁

(懿德校区)

周次

日期

星期

节次

地点

活动内容

主讲人

1

2

95

5-7

懿德校区

梦想教室

超脑麦斯思维课程培训

翁凯彦

(台湾)

2

3

914

下午

四楼会议室

专家指导备课

顾忠坚

3

5

926

5-6

蓝村校区

多功能厅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专题研讨(讨论中高年级课堂评价、作业评价方案的制定)

徐炜

4

7

1010

5-6

四楼会议室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
专题研讨(单元卷等第与评语结合评价交流)

徐炜

5

9

1027

上午

四楼会议室

专家听课评课指导

顾忠坚

6

13

1121

5-7

蓝村校区

四楼会议室

质量监控统一阅卷

徐炜

7

14

1130

下午

四楼会议室

专家听课评课指导

丁明娟

8

15

125

5-7

蓝村校区

多功能厅

质量监控分析

徐炜

9

17

1219

5-6

蓝村校区

多功能厅

佘瑛老师专题讲座

佘瑛

10

17

1222

上午

四楼会议室

专家听课评课指导

顾忠坚

11

19

12

5-6

四楼会议室

学期结束工作布置

徐炜

2017学年第一学期东方小学数学学科研究课、互观课安排表

(蓝村校区)

周次

日期

星期

节次

年级

上课地点

学科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课型

摄像

1

9

1023

2

3

数学

沈林峰

轴对称

互听课

 

2

10

1031

1

1

数学

佘瑛

千米的认识

互听课

 

3

10

1031

4

1

数学

王维洁

文字计算题

互听课

 

4

10

1031

6

懿德四5

数学

奚育青

正推

研究课

5

10

111

5

2

数学

王维洁

编码

互听课

 

6

10

112

6

1

数学

谈瑾之

方程

互听课

 

7

10

113

1

3

数学

钱婷婷

连加连减

互听课

 

8

10

113

2

1

数学

王琳

6的乘法与除法

互听课

 

9

12

1116

1

2

数学

王琳

6的乘法与除法

家长开放

 

(懿德校区)

周次

日期

星期

节次

年级

上课地点

学科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课型

摄像

1

9

112

5

2

数学

汤嘉磊

单价数量总价

互观课

 

2

9

1027

2

1

数学

庄敏子

11-20的数

互观课

 

3

10

1031

1

4

数学

施文君

正推

互观课

 

4

10

1031

5

1

数学

忻嘉璐

除法的应用

研究课

5

10

111

2

1

数学

蒋慧敏

逆推

互观课

 

6

10

112

2

2

数学

刘燕

9的乘、除法

互观课

 

7

10

112

5

4

数学

沈莉

平均数的应用

互观课

 

8

10

113

2

2

数学

唐峰

单价数量总价

互观课

 

9

10

113

3

4

数学

宋耀华

看图编乘除法问题

互观课

 

10

12

1115

2

4

数学

徐炜

十几就是十加几

骨干挂牌

11

13

1124

2

5

数学

顾士瑾

运算定律(交换律)

互观课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631;累计访问人数:2775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