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上午10点,懿德校区三5中队旋风小队的队员们正式展开了暑期假日小队的活动。各位队员都蓄势待发,十分期待今日的参观。在中队辅导员吴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来到了位于上海虹口区的鲁迅公园内的鲁迅纪念馆。

刚进入场馆内,就能看到鲁迅先生的雕像慈祥且不失去威严地屹立在那里。场馆一共分两层,主要参观点在二楼,队员们跟着讲解员姐姐率先到了二楼的大厅处,外墙上写着很多鲁迅先生写的著名的诗句,最为醒目的当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也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令人感动、尊敬。



走进二楼的展厅,便是鲁迅先生一生的缩影写照,从他的出生,以及长大成人。到后来为何会弃医从文,最后成为文学大家,留下很多传世的巨作,讲解员姐姐都为队员们一一进行介绍。





在展厅后半段还突出介绍了鲁迅先生老来得子的经历。因被人诟病太过溺爱自己的孩子周海婴,鲁迅先生留下了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

在展厅中有一处十分醒目的地方便是以鲁迅先生为首的五个人围坐在一起的蜡像。据讲解员介绍,这蜡像是记录鲁迅先生去世前11天的事情,那时的鲁迅先生已经病入膏肓,但是还是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本次文学上重要的活动,这种精神令人钦佩。

出了楼上的展厅,在楼下展厅中展出了许许多多鲁迅先生以及其妻儿生平用过的很多物件,队员们都饶有兴致地依次参观。





最后我们出了场馆,在不远处,有鲁迅先生的墓地,队员们怀着敬仰之情,庄重地来到了鲁迅先生的墓地前进行缅怀,也结束了这一天的红色之旅。

让我们来听听队友们的收获和感悟吧!

今天我和队员们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参观鲁迅纪念馆。参观完后,我在想,是什么力量在背后默默地支持着这么一个身材弱小的躯体这么顽强地战斗的呢?我想答案应该是:信仰力!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贞不二的信仰!信仰力就是动力。这是鲁迅先生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为了革命事业他义无反顾,他愿意“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忘却了敌人无孔不入的侵蚀着正义之士,危险可谓近在咫,他依旧把生命的热血泼洒在为民族解放而奋斗的伟大事业中,绝不退缩。
队长:王嘉懿

和队员们一起参观了鲁迅纪念馆,让我了解到鲁迅先生战斗的人生。为了祖国的解放,人民的自由,鲁迅用尽自己的一生在黑暗中摸索前行,为的只是探求一个救国救民的有效方法。他曾立志学医以此来拯救病态的中国人,让同他父亲一样的病人可以及时得到治疗。但是他在日本看到麻木的留学生时,他明白了学医只能救治身体却不能医治人民的愚昧,于是他弃医从文,拿起了最有力的武器。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献血”。
队员:程亦桐

今天我们去了鲁迅纪念馆,他是一位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革命家……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鲁迅在13岁那年他就失去了父母,成了孤儿,还有那鲁迅逝世后的面部石膏模型和一首难忘的诗句:“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鲁迅虽然不在了,但他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队员:邓紫萱

和队员们踏入鲁迅纪念馆,我感到了一份从未有过的安静与庄严。纪念馆馆舍是一座造型简洁、朴实、雅致的建筑。在参观中,我们看到了鲁迅的文稿、诗稿、译稿、书信、生活用品和三十年代木刻作品等珍贵文物、文献、书刊、照片等。这些文稿系统地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创作及社会活动,重点反映了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光辉业绩。通过参观鲁迅先生的陈列馆,我们更加全面的了解了鲁迅先生。这不是平时在课本上所能看到的,但在这里,我们看到了鲁迅先生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所付出的努力。
队员:陈雨轩

参观完鲁迅先生纪念馆后,令我感悟最深的是周树人先生逝世前十一天抱病出席青年木雕展览馆所拍摄的生前最后一张照片,那时的他已被病痛折磨体重仅剩37公斤,树人先生知道自己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他想给世界留下更多的成果要与时间赛跑,仍带病坚持工作。我们要延续鲁迅先生的民族魂,团结一致,自强不息,爱国爱家。
队员:方馨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