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我爱祖国语言美 > 实践动态

我爱祖国语言美

【家长课堂——亲子阅读 悦读名著(一百零九)】 阅读名著《童年》

作者:学生处     发布时间:2023-7-20 点击数:1053

       东方小学开展“亲子阅读 悦读名著”,联手东方的好家长们凝聚共识,汇聚力量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阅读中的共情、共读、共成长。

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是一种简单又切实的教育,你想告诉孩子的,书在轻轻地帮你述说;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是和孩子的一次阅读旅行,与书中的故事一起笑一起哭,一起走过岁月的四季;和孩子共读一本书,是另一种“喂饭之恩”,孩子会牵着你的手一起奔向诗意的未来。

本次担任家长课堂“亲子阅读 悦读名著”家长老师,是来自蓝村校区四(2)班李永康的妈妈。

 

家长介绍

四年2班李永康亲子照片.jpg

姓名:李雪 

爱好:阅读,演讲

 

名著介绍

推荐理由:


 

封面.jpg

作家介绍: 

《童年》的作者是高尔基,全名马克西姆·高尔基。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列宁称他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主要作品有《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高尔基诞生在伏尔加河下诺夫哥罗德镇的一个木工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时,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1884年,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投身于革命活动。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1913年,高尔基从意大利回国,从事无产阶级文化组织工作,主持《真理报》的文艺专栏。1921年10月,高尔基出国疗养。1928年,高尔基回到苏联,在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的安排下,他在俄罗斯作了两次长途旅行观光后决定回国定居。1934年当选为苏联作家协会主席。回国后的高尔基作为苏联文化界的一面旗帜,为苏维埃的文化建设做了大量工作。但20世纪30年代苏联出现的种种问题又使他与斯大林及现实政治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因病逝世,享年68岁。

主要内容: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之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它写的是高尔基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小说从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随母亲投奔外祖父写起,到外祖父让阿廖沙去“人间”混饭吃结束。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反映了作者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 

作品表现了阿廖沙的成长。他从一个可爱、弱小、倔强的人逐渐成长为一个坚强、勇敢、正直和充满爱心的人。同时作品也展现了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鞭挞俄国国民的小市民习气,也流露出对善良、正直的劳苦人民的热爱、赞美之情。

整部作品的感情基调是严肃低沉的,但通过“阿廖沙”的眼光描述出来,却不乏天真、浪漫的色彩。读来令人感到悲哀但不至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童年》在艺术上运用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交替使用的方法去描写。作品主要以儿童的视角观察描写生活,使“童年”丰富生动,充满童趣;另一方面,作家又间或以成人的视角评点生活,使笔下的文字含义更清晰深刻,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亲子阅读

亲子悦读:


 图末.jpg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616;累计访问人数:27751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