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懿德校区二1乖乖虎中队智慧小队开启第一次假日活动,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红色之旅。此行目的地是位于徐汇区南丹路17号光启公园内的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光启纪念馆,队员们手持队旗整齐地在纪念馆门口合影留念。



与喧闹的南丹路不同,徐光启纪念馆特别宁静,四处交融着文化的积淀。进入纪念馆,院子中央置放着1983年雕刻的徐光启爷爷半身官服石雕像,在小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一行人向先辈致敬。



徐光启纪念馆分为照壁、碑廊、厢房、厅房,陪同参观的家长们纷纷在廊前手机扫码,队员们则在一旁详听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 徐光启爷爷的生平介绍。

徐光启(1562-1633年)字子先,号玄扈,出生于上海老城厢的九间楼,1604年考取进士,后官至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为官三十余载,忧国忧民,官守清廉,1641年其灵柩归葬于当时上海西郊的肇嘉浜、法华泾和蒲汇塘的交汇处,从此徐氏后人在这里定居,繁衍至今,这便是今天的徐家汇。
徐光启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和“西学东传”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在农业、数学、天文、历算、军事等方面都作出了杰出贡献。著有《徐氏庖言》《诗经六帖》《勾股义》等,编著《农政全书》《崇祯历书》,译有《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



队员们伫立参观,认真地了解着每一样展出物。



徐光启爷爷是译著“西学”最早的开拓者和代表性人物,他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他留下了清正廉洁、勤俭节约、捐己奉公的宝贵品质,数百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


临近闭馆,酷暑依旧当头,队员们参观的热情继续高涨,今天队员们所学习到的的爱国主义课程,是课本中无法体验的,徐光启爷爷的一生震撼着每一位队员,使得队员们期待着下一次的红色思潮……在小队长的致谢中,智慧小队的首次假日活动圆满结束。


让我们来听听队员们的收获和感悟吧!
这是我第一次组织假日小队活动,从制定计划、确定方案、招募队员、最后落实实施,真正体现了我们队名的含义:团结有爱,宽容谦让。感谢辅导员给予我们智慧小队的无限支持和帮助,这枚传承章里有老师,队员还有家长爸爸妈妈们共同的努力和更多的期许。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我希望有更多机会,和队员们一起再次接受爱国主义洗礼,让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更加鲜艳!
(队长:孙萌萌)

今天下午,智慧小队组织了“徐光启纪念馆”参观学习活动。徐光启是我国明朝著名的科学家和政治家,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徐光启在数学、天文、历法、军事、测量、农业和水利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本次参观后感受颇深,我要学习徐光启爱思考的好习惯。学习他勇于尝试、勤学好问的优良品质。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我本领,要像徐光启一样,长大以后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队员:陈俊宇)

在孙萌萌小队长的组织带领下,今天,我们一行队员参观了徐光启纪念馆。没去之前根本不知道徐光启是什么样的人物,在听了讲解后,我知道他是一位很厉害,很了不起的人。他一生勤奋好学,节俭。令我比较记忆深刻的六个字“冬不炉,夏不扇”,意思是他冬天不用火炉,夏天不用扇子,就连睡的床都很窄,连翻身都不行。想想我们现在是多么的幸福,冬夏都有空调,不用为任何事情担心。经过这次的参观学习,以后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做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队员:程昭语)

今天和队友们一起去参观了徐光启纪念馆,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崇祯历书》,他借鉴西方天文学理论和方法,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打破了“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让我们知道了地球是圆的,有经度和纬度。将传统的一天十二个时辰划为一天二十四小时制度等事迹。经过参观学习,我要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学习他勇于尝试、勤学好问的优良品质,丰富自己的知识。
(队员:曹宇辰)

今天智慧小队开启了爱国教育之旅,徐光启爷爷是明末爱国主义科学家,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著有很多书籍,也参与了很多翻译,参观完馆内长长的书籍展示区,我想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少先队员,要发扬徐光启爷爷勇于探索,勤学好学的优良品质,在平时学习中刻苦专研,长大孝敬父母,为社会添光加彩!(队员:曾馨月)

在小队长的组织下,我们来到了徐光启纪念馆,沿着徐光启爷爷的时光轨迹,我见到了17世纪圆规模型、16-17世纪欧洲海船模型、17世纪望远镜模型,还有古时候用的农具和水桶,以及农田灌溉的方法,在那里我了解很多之前不知道的知识,今天在那里我度过了收获满满的一天!
(队员:黄明焕)

今天下午,小队组织去了徐光启纪念馆参观学习,知道了徐光启精神,还有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我认为我们少先队员要从自我做起,热爱祖国,热爱科学,敢于创新,长大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
(队员:付堂正)

今天,我参加了智慧小队假日活动,我们逛了一个不一样的公园,公园内有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徐光启纪念馆。参观完之后,我了解了徐光启爷爷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军事家、 科学家,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徐光启爷爷说:欲求超胜,必先会通;会通之前,必须翻译。意思说,要想超越对方文化,先要了解对方文化底细,专研怎么消化吸收,才能融合中西文化,形成我们自己的超越西方的文化。我想到我们学习也要有专研精神,从现在起勤奋刻苦,为强大祖国出一份力。
(队员:黄茗萱)

参观完徐光启展示馆后,我立志也要做一个像徐光启一样的科学家,学好天文、数学、立法和农业。他还提出“理不明不能立法,义不辨不能著数。”徐光启讲究经世致用,主张科学必须有理、有义、有法、有数。还编写了著名的《崇祯历书》。这时,徐光启已70岁了,我也要向他学习,一直不间断的努力学下去。
(队员:陆彦妤)

今天我和队员们一起参观了徐光启纪念馆,学到了很多知识,有很多的感想,通过参观纪念馆我了解到了徐光启不仅把西方天文学介绍到中国,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还著了《农政全书》,代表了我国古代农业发展的最高水平,对我们的农业起了巨大的作用。这样的伟人让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
(队员:王若惜)

今天的小队活动我们来到了徐光启纪念馆,接受一次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教育。通过扫码收听讲解,我了解了徐光启爷爷的生平和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历程,它让我对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的作品和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之后我们在纪念馆外围的光启公园游览,我也知道了今天繁华的徐家汇原来和徐光启家族有着深厚渊源。我想通过参观徐光启纪念馆,会有更多的人认识到徐光启爷爷对社会的贡献。
(队员:朱张毅)

今天有幸跟随小队参观了《徐光启纪念馆》,进入纪念馆,我们首先在前厅参观了徐光启半身花岗岩雕像,后来进入大厅跟着讲解员阿姨一边欣赏徐光启的生平作品,一边聆听他一生的伟大成就。其中印象最深的是:讲解员阿姨介绍说:“16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徐光启看到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他惊呆了:地球竟是圆的,这是一个他所未知的世界,后来他写下了《题万国二圆图序》一文。此后又翻译出了《几何原本》。他勇于探索,求实求真,相信科学的精神感动了我。我想到《论语》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这就是说,无论你是博通了古今的鸿儒,还是学贯中西的大家,学无止境,定然有一些知识是你所未掌握的。这就需要我们有好学探索的精神。后来我们大家一起拍了集体照,真是一个收获满满的实践活动。
(队员:周沐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