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际工作
东方小学 张华
【摘录】
科学发展观通常是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体会】
没有认真学习党中央领导同志有关论述“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前,总觉得“科学发展观”是很宏观的理论,应该是政府相关部门做决策时的一种方法论,似乎离个体,离自身比较远。
在认真学习的基础上,尤其是听了蒋倩书记4月2日给我校党员所做的“学实”辅导报告以后,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顿时觉得“科学发展观”离自己很近。
其实,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就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引导,我们更是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用“科学发展观”来对待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
作为学校中层干部的我们,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坚持以教师为本——关心好教师,全心全意为教师服务。
记得上学期校长室向全校教师征集金点子,我们在汇总的过程中,发现老师们普遍要求党政干部要多关心教工疾苦,要关心体贴教工,要多走近教工、多倾听教工心声,要缓解教工工作以及心理压力。
结合这次学习,反思我们的工作,显然我们在以教师为本方面做得确实有不够的地方。
我们意识到,要以教师为本,必须做到——党支部除了关注党员队伍建设以外,关注党员活动以外,更要关注全体教工,要让全体教工感受到党政领导干部、党员教师对教工的关心;工会除了要在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提升、专业发展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以外,更应该在关心教工、抚慰教工心理、缓解教工压力方面做文章。
因此,从本学期起,我们就有意识地多举行一些轻松愉快、寓教于乐的活动来舒缓教工的压力、凝聚教工人心、创建和谐氛围;有意识的在教工需要党员团队挺身而出的时候,把党的关心送到老师的心坎上。
我想,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在我们工作中的具体落实吧!这样想来,就觉得科学发展观就在我们身边,学以致用,就分外有亲切感。
作为党员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坚持以人为本,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关爱学生,为学生的今天、明天负责。
以学生为本,说来容易,要做到却是不易。
现代教育的特征就是发展学生的主体性,追求个体的全面发展,要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充当“主角”。可反思当下,更多的情况还是教师在当“主角”,而学生仅仅充当的是“配角”。如果这种状态长期维持下去的话,以学生为本只能成为一句空话。
以学生为本,范畴很大,我想我们是不是从学会倾听开始。因为学会倾听是以学生为本的起始点。
平时,我们习惯于扮演说教者,习惯于说服别人;我们也不难听到师生谈话之间这样的话语:住嘴,我现在命令你住嘴;你不要说了,听我说……无疑,说这话的肯定是我们教师。
我们似乎没有耐心去听听孩子想说些什么,听了孩子的片言只语,我们常常觉得已了解他们内心世界,便急着打断他们的话,开始我们的说教。
教师要学会倾听,因为倾听意味着对学生的理解、尊重,意味着接纳、期待,意味着分担痛苦,分享快乐。它的意义远不是仅仅给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他或许带来的是早已失落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或许是即将熄灭的思维火把,扬起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
善于倾听的老师一定会给孩子留足表达的空间,一定会带来朋友般的热诚,亲切聆听孩子的诉说,他一定会触摸到孩子情绪的温度,发现荒唐中蕴含的新奇,琐屑中给予的真情,也一定会听到孩子思想的“抽穗”,情感的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
学会倾听是以学生为本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让我们从学会倾听起步。
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相信经过这个过程,我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刻,也会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多的运用科学发展观。
200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