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党团天地 > 学习园地

学习科学发展观体会——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服务学生健康成长

作者:倪蕾     发布时间:2009-4-8 点击数:4249

提升自身专业发展,服务学生健康成长

——听蒋倩书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报告有感

东方小学 倪蕾

现在很多的办公桌都有一块隔板,给了每位办公的人一定的私密的空间。但不知大家是否注意过这隔板有多高?一般的隔板是40厘米,这个高度就是人坐着办公,就看不到对面的人的。而在一家以生产办公文具的公司里,他们办公桌上的隔板只有24厘米的高度。可别小看了这少掉的16厘米,其实这就是一种艺人文本的设计,既能保留一定的个人的私密空间,又能便于员工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更让人感到不可相信的就是,公司的副总经理、部长等高层领导的办公桌就在普通员工的旁边。也就是说公司所有员工的办公桌都在一起的。当主持人表示疑义的时候,这位总经理说了一句:对于公司而言,顾客是上帝,我们都是为顾客服务的。

这是我在电视中看到的一个关于介绍日本的片子中的内容。

看到这儿,不由得让我想起了如今正在轰轰烈烈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说实话,对于理论的学习总觉得有些枯燥,有时甚至觉得学习了没有用处,往往也会产生迷惑,学了到底为了什么?但自从聆听了教育署蒋倩书记的关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辅导报告后,觉得豁然开朗。

虽然是理论学习,但是党员老师们被蒋倩书记生动的报告所吸引,听得津津有味。

蒋倩书记在1个小时的时间内,从“学什么”和“怎样学”两个方面给我们做了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辅导。蒋倩书记的报告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生动的事例,结合学校的特点,带领我们深刻理解和全面、完整、准确的把握认识了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使我们明白了学习是为了能够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其核心就是“以人文本”。对于“以人为本”这也不是一个新话题,经常被我们挂在嘴上。但是我们回过头来认真看一看,仔细想一想,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以人为本”呢?对于学校,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本”呢?

我在电视里看到了那个关于日本的公司的介绍,他们的做法不正是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体现了“以人为本”。公司把员工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处处为员工着想。对于怀孕的员工,公司会在她的办公桌上摆上一个加湿器;对于肥胖的员工,公司会准备一个更宽大的座椅;公司还为员工准备了微波炉,鼓励员工自己带餐,在公司里一同用餐,营造一种家的感觉……我想:在这样一种环境中工作,再辛苦也会觉得快乐。

其实,“以人为本”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流露于细节之中。也就是要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

回到我们的校园,我们是否能够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呢?回答应该是否定的。曾经有一位学生,在入学前就识字3000个,非常独立,非常喜爱阅读,进入小学之后,在语文方面的学习是远远超出了同龄的孩子。但有一次她的家长找到教师,一句话就把老师给问倒了:我的孩子的识字量早就达到了成人的水平,书本的字她全都能熟练掌握了,为什么还要她每个生字、词语抄4遍?这不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吗?

现在细细想来,家长并没有说错。错的是我们当教师的,没有做到“以人为本”,没有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于这个孩子来说是不利于她的发展的。

所以,作为教师,如何来“以学生为本”,首先就应该努力做到认真钻研教材,钻研学生,让自己的教学能够最大限度地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发展。或许教师会说,学生太多,要做到实在是太难了。但我觉得,如果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这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面,是我们要尽全力去做到的。

蒋倩书记在报告中讲到了一个事例:一个有着自控力失常的孩子,家长非常了解自己孩子的情况。但是教师却不能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这个孩子,对于孩子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违背常理的表现归责于孩子的不自觉,一味地告状,把教育的责任推向了家长。蒋书记说这是教师的一种思维的方式没有改变,思维品质没有提升。我非常赞同这个说法,我审视自己身上,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班上有个学生叫小贝,只要别人碰到一点点,他就哇哇大叫,而且表情痛苦,好似受了很重的伤似的。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总是会批评他,打斤斤计较,也经常和家长联系,希望家长能够配合教师一起来教育孩子。平时在家中,不要太娇惯孩子了。现在这么斤斤计较,将来怎能立足社会?我还自以为自己是很为孩子的未来发展着想呢!只可惜孩子似乎不领情,不听我的劝,教室里还时常能听到他的“惨叫声”。我也觉得很无奈。

但不久,班中的一个家长的举动点醒了我。这个家长实在是个称职的家长。她在家中发现了孩子的一些非常奇怪的现象,如经常会莫名其妙打破东西、经常会喊累等。她没有责怪孩子,而是去寻找原因。经常上网查资料、看书,最终发现自己孩子的现象好像是有点统合失调。于是她就带领孩子去进行了统合感觉的专科门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来帮助孩子成长。

我想:对于“统合失调”这个名词,很多教师应该是陌生的,但这却是阻碍孩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大部分孩子都会存在着不同程度、不同方面的统合失调。这些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活动等。但这些问题的出现会被老师认为是不自觉、不听话。其实很多的问题是孩子无法控制的。

那一刻,我感到很惭愧。那位家长是因为对儿子的爱,推动着她在全心全意地为儿子着想,为儿子的发展在努力。而作为教师,还是停留在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一点东西在教育着孩子,怎么能利于孩子的发展呢?

在这位家长的影响下,我也开始了解“统合感觉”。我买了书,认真阅读,学校还聘请了这方面的专家来作报告,我认真记录笔记。通过学习,我才知道了小贝有可能并不是遇事总是斤斤计较,而是属于触觉的失调,也就是皮肤特别敏感,别人轻轻一碰,他就觉得很痛。根据儿童心理学家分析研究,发现触觉感失调不仅与情绪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和孩子从小缺少训练有一定的关系。

在了解了这些,我就转变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再是批评小贝遇事斤斤计较,而是经常带领小贝参加同学们的锻炼,打篮球、跳绳,让他在活动中与伙伴们有肢体的接触、碰撞,不但让他在触觉方面得到了满足,而且也拉近了他和伙伴们之间的关系。他和伙伴们之间的争执打闹,那种“惨叫声”也渐渐少了。

我想,这也许就是蒋倩书记在报告中所提到的基本学习方法:将科学发展观学习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注重自己思维的转变,思维品质的提升。只有不断加强学习,用科学的态度开看待学生的成长,这样才能真正服务于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我想:我已经迈开了这正确的一步,我会继续走下去,我会努力地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自身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让自己不断成熟,不断成长,真正地为学生服务,让学生健康成长。

 

20094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3097;累计访问人数:28528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