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师发展 > 教育科研

专班工作会议 引领任务指向 ——龙头课题全景式推进序幕已经完全打开

作者:宋惠龙     发布时间:2023-3-7 点击数:2076

202333日下午,在蓝村校区行政楼四楼会议厅举行了学校龙头课题《小学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创新实践评价机制形成的实践研究》工作专班会议。会议由课题领衔人吴剑华校长主持,科研室、教务处的负责人,学科分管领导及部分骨干教师作为课题组成员列席了会议。值得一提的是,年轻有为的老师占了课题组成员的半数以上。

1.jpg

2.jpg

吴校长介绍了课题来源、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操作要求,详尽分析了在东方实施这一课题的基础条件和研究意义;会议邀请了科研专家、虹口区教育学院尚金兰老师就《项目化学习创新性评价量规》(讨论稿)作了设计意图与评价实施的主旨讲话。

3.jpg

老师指出,当下教育改革不断迭代,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评价等多重背景,我们学校以创新评价作为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突破点,可以说是非常有前瞻性和挑战性。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建议创新评价更多体现素养导向和能力立意,在项目实施中开展基于不同任务的表现性评价,让评价始终嵌入教学过程并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这就意味着,课题组教师首先要研究新课标中每个学段课程核心素养的表现及相应的学业质量标准;其次要联系课程标准中的相应学业质量标准,开发表现性任务及评价量规;最后要将这些转化为学生项目学习过程。

参会的年轻教师就会议的内容作了深入思考或精心发言——

4.jpg

在聆听了课题负责人吴剑华校长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缘起、研究内容、理论支撑的阐述后,我深切感受到这一课题的创新与务实,更感受到了吴校长对教育及科研的热忱与敏锐。

而虹口区教育学院教研员尚金兰博士所提出的“项目化学习创新性评价量规”也打破了我对“评价”的思维定势和认知上的局限,受益匪浅。

相信在吴校长的引领和专家的指导下,通过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努力,此项课题工作定能结出丰硕之果。

——汪轶灵

5.jpg

从教与学的方式来看,项目化学习是支持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培育素养的一种教与学的新样态,是促进课程教与学方式变革的一种重要载体。我感受到项目化学习的评价需要指向核心素养,以此提升项目化学习设计和实施的质量,评估促进学生真实的学业成长。评价产生了可靠的证据来描述和刻画学生在项目化学习中的成长。评价本身就是促进学生反思与深化学习,优化教师教学的载体。在后续的项目化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设计好评价表值得我们探讨。

——王雁

6.jpg

很有幸能成为学校龙头课题的一员。在今天的推进会议上,课题领衔人吴校长向我们作了课题概况阐述,随后尚博士针对创新性评价量规表做了详细解读,为我们指明了课题实施的方向。以终为始,评价先行,我也希望能依托此次课题的契机,在平时的教学中也能主动改变评价的方式,引领品质课堂建设。

——忻嘉璐

7.jpg

通过学习了项目化学习中创新实践评价机制,感受到评价在培养学生交流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科教学中驱动性问题的生成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从而形成评价机制,以学科知识为抓手,以驱动性问题的生成与解决为突破,共同实现和培养学生知识学习的创新能力。

——康志文

8.jpg

小学科学项目化从基于真实驱动问题出发,设计贯穿始终的问题情境,而项目式评价需要“立足学科、基于课标、指向素养”,相信经过此次动员活动,课题成员对项目化学习评价有更深的思考,让我们且行且研究

——董颖

9.jpg

,我了解到所有的项目化学习都需要一个配套的评价方案。常规的纸笔测评大多反映的是学生的学业成就和认知能力,而项目化学习会涉及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运用与呈现,因此需要一种真实性评价工具来支持项目化学习。小学学科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机制是一项艰难的尝试,但我们依旧要迎难而上,以理论为眼,实践为羽翼,探索一条创新之路。

——徐天域

会议最后,科研室宋老师就课题立项时间、研究单位变更、课题中期汇报等内容作了简要说明,要求课题组成员结合各自的教学工作,尽快进入前沿阵地深入研究,在学科领域项目化学习的评价中迈出坚实的步子,积累出丰富的研究素材。

10.jpg

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龙头课题全景式推进的序幕已经完全打开,课题组后续的学习和培训将有更为明确的指向。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258;累计访问人数:2775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