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是这样的色彩”——东方小学美术学科项目化学习

作者:美术教研组     发布时间:2022-11-22 点击数:3178

       1118日,我们东方小学美术备课组以“原来你是这样的色彩”为主题围绕“项目背景、“项目价值”、“课程目标”、“学习模块”、“课程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单、“评价方式”等几个方面和全校老师开展了项目化学习的汇报与交流。

微信图片_20221122105204.jpg

微信图片_20221122105135.jpg

微信图片_20221122213002.jpg微信图片_20221122111119.jpg

微信图片_20221122105152.jpg

微信图片_20221122105149.jpg

微信图片_20221122110854.jpg


【项目背景】

在以往的美术教学中,小学美术课堂往往更加注重美术技能的传授,但伴随着国家课程改革和艺术课程标准的修订,小学美术将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项目化学习成为能推定学科深度学习的聚焦点,推定学生逐步形成高阶思维能力。

“色彩”既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元素,也是绘画的重要艺术语言。它以自身的特点成为小学美术学科的重要学习内容。认识基本的色彩、运用色彩表现画面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色彩合理地运用于生活都是小学美术学习中色彩知识的基本要求。该项目化学习以任务为驱动,通过两个模块的学习让学生感知色彩的魅力、读懂色彩的语言、掌握基本的色彩造型能力。

【项目价值】

本项目化学习是基于美术学科的项目学习,是依托了美术教材提炼的项目学习主题,其学习内容以本学科为主,涉及部分跨学科内容。在现行的美术教材中同一主题的美术知识被分散在不同学段的不同单元中,削弱了知识的连续性,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学习与探究。项目化学习可以有效连接各学段同一主题的单元知识,学生在较长时间的探究活动中有效地构建起知识构架,提升自身地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通过前期对教材的梳理,我们归纳了小学阶段各学段中关于色彩的教学内容,整合成了两个学习模块。在这两个模块的学习中,我们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从过去“听中学”的单一学习方式拓展出“尝试中学”、“体验中学”、“玩中学”等多元的学习方式,并帮助学生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发展。

项目评价表:

等级要求

评价指标

A

(3分)

B

(2分)

C

(1分)

自评

互评

师评

总分

参与意识

强烈

一般

被动





探究能力

一般





合作意识

强烈

一般

被动





图像识读

理解

知道

一般





交流表达

积极

一般

被动





创意表现

一般

须努力





审美判断

欣赏

看懂

一般





文化判断

认同

理解

知道





【课程目标】

1、  了解色彩的基本知识,欣赏画家通过不同风格的色彩搭配传达的美感。

2、  体会色彩的情感表达,运用色彩知识创意的运用与生活。

3、  通过项目化的美术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合作与深究的能力。

【学习模块】

模块

模块主题

教材

涉及单元

单元核心知识

模块一

色彩的奥秘

第一册

《认识颜色》

色彩名称

第二册

《走进名作》

颜色的深与浅

第三册

《感受色彩》

色彩的冷暖、色彩的渐变

模块二

我是色彩搭配师

第四册

《走进名作》

强烈的色彩

第六册

《我的水粉画》

间色、强烈的色彩

第七册

《走进名作》

对比色、类似色

第十册

《走进名作》

光源色、类似色

 【课程内容设计】

模块

学习内容

目标达成要求

模块一:

色彩的奥秘

1、认识颜色

2、色彩的深浅

3、色彩的冷暖

4、色彩的渐变

1、审美感知:在欣赏与交流中感受自然界、以及艺术作品中的的丰富色彩以及传达的情感。

2、艺术表现:用常见的颜色表现生活中景物;

用所学的色彩组合表现特定的画面。

3、创意实践:在观察、分析、创作等体验活动中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并运用色彩知识为贫困山区的孩子设计一所学校。

4、文化理解:欣赏艺术家的作品,感知作者通过色彩传达的情绪、情感。

模块二:

我是色彩搭配师

1、  认识三间色

2、  认识复色

3、  和谐的色彩

4、强烈的色彩

审美感知:在欣赏与探究过程中,感知不同色彩搭配形成的不同美感。

艺术表现:学会调配较为复杂的间色、复色;

运用色彩搭配技巧表现有色彩倾向或强烈对比的作品。

创意实践:运用较为复杂的色彩搭配技巧设计校园嘉年华海报

文化理解:了解画家的绘画风格,读懂画家的色彩语言。

【课程实施】

色彩的奥秘

学习任务1:

该学习是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学习,学生从“完成一件彩虹色的物品”出发,通过个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小挑战,从认识彩虹的颜色、彩虹色的排序,了解“青”色、画彩虹几个环节搭建任务支架。评价环节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学生围绕“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开展自评和互评,通过条目化的列表,聚焦学习内容、促进深度学习。从学习内容到学习态度,给学生提出全面具体的期待和要求,给学生提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操作点。

吴1.jpg

吴2.jpg

吴3.jpg

学习任务单

 

1、  你知道彩虹有哪些颜色吗?

2、  你能给彩虹的颜色排排队吗?

()()()绿()()

()()

3、  你知道“”是哪个颜色吗?

4、  画一画彩虹

5、  能用什么方法把你画的彩虹变成生活中彩虹色的物品吗?(小组讨论)

 


评价量表

评价指标

学生表现(用表示)

粉色部分为自评,绿色部分为同伴互评

审美感知

(自评)

我能按顺序说出彩虹的颜色()

我能说出彩虹的颜色()

我不能说出彩虹的颜色()

艺术表现

(互评)

他(她)的作品构图饱满、颜色均匀()

他(她)的作品构图不够饱满、颜色不够均匀()


创意实践

(自评)

我能用剪的方式把彩虹作品变成生活中的物品,并能体现出彩虹的七种颜色。()

我能用剪的方式把彩虹作品变成彩色的物品。()

我不能把彩虹作品变成彩虹色物品。()

文化理解

(自评、互评)

我喜欢五彩缤纷的物品()

我不太喜欢五彩缤纷的物品()


他(她)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并找到两种以上方法让彩虹作品变成生活中的物品。()

他(她)在讨论中积极发言,并找到一种方法让彩虹作品变成生活中的物品。()

他(她)没有发表讨论,找不到方法让彩虹作品变成生活中的物品。()

学习任务2

驱动型问题:为山区孩子建设一所学校

康1.jpg 

本质问题——驱动型问题——情境创设

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源,让孩子们了解了山区孩子的学习环境的艰苦,很多孩子看的眼圈都是红的,能感受到情感的调动,为后面的设计与制作打下基础。

以任务单的形式,自己提出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对于想要表现的学校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学生会自主运用不同的造型,有的孩子说孩子们没见过城堡,制作迪士尼的样子。有的孩子说建造许愿树的房子,房子上都许愿卡,他们的愿望都能实现。也有说制作红包的房子,随时可以里面取钱,也有说设计房子下有轮子的,屋顶有螺旋桨想妈妈了可以随时开过去。

在交流中,分享同学们的观点、反思、实践自己的想法;在设计中,融合了多学科,孩子们会根据地理环境,森林、湖边、甚至火山边,气候炎热还是冰冷,进行地理与环境的融合;体现了多学科,运用自然、地理、设计、比例 ;在制作的过程中,不同色彩的搭配,不同造型的表现,不同工具的运用,体现发散性思维,从设计到制作到色彩搭配到晾晒,整个情景中能够以驱动性的问题进行引导孩子逐步解决问题,培养能力,审美感知,文化理解。

康2.jpg

康3.jpg

康4.jpg

康5.jpg

康6.jpg

康7.jpg

【项目活动感悟】

康志文老师代表美术备课组分享了项目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感悟。

项目化学习是将知识、技能、态度整合包裹在挑战性的情景中,促进学生迁移到新情景,最终迁移到真实世界。项目化学习就是用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创造高阶思维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由强大的驱动性问题所产生的内驱力中创造一个真实的作品。项目化学习和平时的学习不一样,平时的学习,知识技能在前,学生在教学中学会知识技能,项目化学习不是以知识技能在前,是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解决问题,主动的学习到知识技能。

【领导点评】

最后学校分管综合组的领导史老师对此次活动做了点评:

综合组是一支跨学科团队,美术组是综合组中实力很强的队伍,在前期的项目化策划和推进工作中,吴剑华校长给出了以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学评为先”的项目导向,团队对项目化学评研究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本次美术组“色彩”项目化活动的过程性展示,强调对真实问题的持续深入解决,也看到了与地理学科、数学学科的跨学科领域的交融联结,在活动中关注学生高阶学习,关注持续的学习实践,体现了学习方式的丰富性。

    同时从人文关怀的需求出发,步步深入,形成“分析”“设计”“建构”“应用”四大学习样式,在此基础上又细化出立足核心素养,又基于学习行为评价量规表。将实践中的真评价、研讨中的真反馈、研讨后的真策略与大家分享。

    学而后思,思而后行,行而后省。我们相信这场静悄悄却又意义深远的学教变革,会在更多东方课堂里落地生根。

微信图片_20221122205951.jpg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411;累计访问人数:2775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