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项非常接地气的科研课题,在我国普教系统,特别是在小教领域很有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探究在小学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创新实践评价机制形成的意义,探讨如何通过以驱动性问题为抓手、与学生创新素养、创新实践能力挂钩的多层次多角度评价机制;通过学习以“学科项目化”、“创新实践”、“评价机制”等为关键词的期刊文章及重要文献,探讨目前小学学科教学中“做中学”的背景、意义及价值;探究学生创新能力的可培养性和具体培养内容,探究不同学科和领域侧重培养的创新能力,从而构建创造性课堂,加强学校创新氛围建设;通过走访、问卷调查、个案研究、行动研究、课堂教学等具体实践活动,为小学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创新实践评价机制的研究提供现实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探究评价机制形成的具体方向和内容。



课题申报书与开题报告所呈现的是申报学校课题研究的基础实力与愿景蓝图,而课题落地实施方案则是实施学校具体的“施工图”,凸出体现校情和师资的共性特点与实力差异。今年9月,本项课题伴随着课题负责人的调动落户到了我校;10月,通过新区教发院科研指导部完成了课题实施单位和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变更流程;11月,在学校领导、科研室和科研专家的努力下,几易其稿,在“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关联问题上取得了突破,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东方小学《<小学学科项目化学习中创新实践评价机制形成的实践研究>落地研究实施方案(草)》,有了专属东方小学的施工要求、技术标准和“排片表”。



在课题研究的格局上,我们拟进行“一体两翼三联动”的谋篇布局。“一体”即加强本课题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树立课题引领的工作格局;所谓“两翼”,“一翼”是守好主渠道,扎实推进项目化学习,另外“一翼”是加强教师主力军,加强对创新实践评价机制的研究;“三联动”是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教材研究联动,教研、科研、培训联动,学校、家庭和社会联动。




努力实现龙头课题研究基础与学校当前研究的无缝对接。教研组加强课标研习,着力研究学业质量标准评价中的内容体系、标准依据、方法措施,旨在解决评价什么、谁来评价以及如何评价等系列问题;原有区校立项课题的课题组群要加强评价板块研究,分解评价体系若干指标。

学科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在东方起步不算晚。近两年学校已经搞过的校本研修展示活动有——数学组五年级的《小小设计师——图书借阅证编码》,语文组五年级的《走近三林》、英语组四年级的《Family Tree》、美术组一二年级的《原来你是这样的色彩》。愿大家在龙头课题的引领下,不断在评价手段、评价机制的创新上有新的举措、新的建树。

龙头课题的落地研究才刚刚起步,更多的工作等待着东方人去“垦荒”,去实践,去探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相信本项课题研究,定会在学校领导、专家引领下及全体课题组教师的共同参与中,取得丰硕的成果。我们的研究之行定会繁花似锦、一路欢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