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欢庆过劳动者的汗水,纪念过青春沸腾的历史,回味过温情脉脉的母爱。在这万物繁盛的五月,东方小学见习教师汇报课展示第二场如期举行,此次活动由见习基地协同语文教研组联合开展。5月26日上午,东方小学语文教研组与见习基地的学员们齐聚钉钉,在线上观摩了三位语文见习教师的汇报课,并展开了研讨。本次合作研修不仅发挥了见习基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我校语文教研组的水平。
余诗佳老师 学员汇报课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动物儿歌》
(二)教学设计简述:
《动物儿歌》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介绍了六种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文中出现的小动物一半都是昆虫,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中大部分都是虫字旁的字,而且都是左形右声的形声字,因此这节课以形声字教学为主体。老师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画面来认识图片中的动物,认读动物们的名字,并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些生字的造字特点,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在情境中循序渐进地习得一种新的识字方法,并通过拓展练习,让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蚜、蜈”等字,从而感受到这种识字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有助于学生今后更主动、更积极地利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去认识新的汉字。老师还通过问答游戏、做动作读、拍手读、男女生对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进行课文内容教学。让学生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句式的构成,了解动物们的习性,感受儿歌的节奏和韵律。


(三)导师评课:
凌洁老师:余老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先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画面来认识图片中的动物,认读动物们的名字,引导学生去发现生字的造字特点,了解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学生在情景中循序渐进地习得一种新的识字方法。最后又通过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生字,感受识字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促使学生在之后的学习中更积极主动地去运用这种识字方法。除了分类识字,余老师在朗读理解文本内容时,把理解、感悟、交流融合在了教学中,体现了识字教学的多样性。另外,余老师还设置了星级评价表,让学生在听自己读,听同伴读的过程中,逐步明确朗读的标准。其实,通过这样的评价,不仅能提升学生读的能力,听和说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四)教研组成员评课:
颜昊文老师 学员汇报课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二)教学设计简述: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是一首儿童诗,它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中,以假设的语气,向我们介绍了大自然中“天然的指南针”。教师在教学时有明晰的目标意识,扣住“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这个单元要素,逐步引导学生说出课文里介绍的几种天然的指南针以及帮助人们辨别方向的方法。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方位感很弱,虽然在数学课上学习过平面的方向,但与实际生活中的立体感知有着很大的差别,因此教师在教学时注重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一些辨别方向的方法。教学生字词时,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经验理解词语的意思。与课文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在文中并没有详细讲解,而是顺势鼓励学生在课外去了解、探究,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三)导师评课:
王晓云老师:这篇文章是以诗歌的形式,用假设的语言介绍了大自然有趣的科学知识。依据课文的特点,颜老师以点拨为主,借助信息媒体的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让学生去认知和朗读。在读文本时,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去读懂其中的科学知识,而不是一味地讲解灌输,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理解文章。由于这是一篇比较枯燥的,带有常识性的一篇诗歌,建议可以从生活走入文本,再从文本走入生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相信这正是学习语文的乐趣和意义的所在。
(四)教研组成员评课:
倪源老师 学员汇报课
(一)教学内容: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
(二)教学设计简述:
本节课借助关键词语,了解课文内容,感受雷雨前的景色。结合二年级学生特点,教师借助生动的图画、形象的声音、有效的圈划,帮助孩子感知课文。在识字教学中,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在语境中体会“压”、“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通过做动作、小蜘蛛演示等活动理解字意;在朗读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读正确的前提下,结合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理解句意,读出感受。方法的运用上,采取师生合作读、男女生比赛读、全班齐读等方法调动学生朗读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书写指导中,关注笔顺、结构与关键笔画,采用教师示范与学生书写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孩子掌握生字。


(三)导师评课:
王晓云老师:倪老师充分利用了课本资源,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积累运用,进行了一个形式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压”和“垂”这两个字的教学,从倪老师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感受到老师在线下的研读比较到位。“垂”字的意思是比较抽象的,如果以词解词,照字典上的注释解释,二年级学生可能仍然似懂非懂。倪老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调动儿童的感官,让学生在观赏中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并领会到了“垂”字的意思,最后老师又把“垂”和“掉”进行了比较和运用。通过观摩倪老师的教学,我觉得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充分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实现更好的积累效果。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词汇,联系生活场景有效地运用词汇,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写作中学会词语的运用,从而来丰富学生的表达。
(四)教研组成员评课:


“精雕细琢方为器,千锤百炼始成钢。”优秀的课堂离不开百般斟酌,离不开背后“智囊团”的倾情付出。在带教导师和教研组的指导下,见习教师们受益颇多,收获到无数宝贵的经验,聆听到许多教学箴言。回望成长,学员们脚踏实地地前进;展望未来,学员们将不忘初心,且思且行,且悟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