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放慢了这座城市的脚步,但东方小学见习基地的学员们却不曾停下前进的步伐。2022年5月12日下午,“东方小学见习基地线上观课活动(第二期)”如期举行。此次活动,学员们认真观摩了三节学科导师的公开课,分别是:佘瑛老师的《克与千克的认识》,史亿丽老师的《感受音乐中的“抗疫力量”》以及杜静怡老师的《听声音》,并在活动结束后,发表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实践探究 深度体验 解决问题

学科导师佘瑛老师为学员们带来了一节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课《克与千克的认识》。佘老师通过设计一系列建立量感的体验式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对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量感,从而达到不使用测量工具对某个量的轻重进行推断。最后通过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将学习真正引入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知道要选对重量,既需要生活经验,也需要在生活中多观察。
佘老师从问题解决的视角出发,将知识积累、技能形成与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结合起来。通过数学活动引发深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二、音乐传情 风雨同心 砥砺前行

学科导师史亿丽老师的这节音乐欣赏课《感受音乐中的“抗疫力量”》,结合了上海当下的疫情情况,带领学生欣赏战“疫”公益歌曲《“沪”着你》,让学生感受优美温暖的情绪和抗疫歌曲所传达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通过指导学生模仿视频里同学的手势,学习手势舞《上海加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熟悉歌曲歌词,感受歌曲带给人的希望与力量。
疫情当前,每个人都是一小束微光,史老师还通过开展“云”东方嘉年华歌唱比赛,号召学生用自己的歌声为抗疫助力,用童声去感染他人,将我们的城市慢慢点亮。

三、用心倾听 仔细分辨 培养习惯

自然学科导师杜静怡老师的这节《听声音》,通过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及趣味小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靠耳朵感知各种各样的声音,了解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杜老师在让学生听声音、辨物体、猜动物的活动中考虑到课本内容的局限性,把听声音的内容分为:普通物品、乐器、人、动物以及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分门别类地引导学生通过听音获得信息,让学生养成仔细倾听的习惯。
课的最后,杜老师借助视频带领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同时还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借助小耳朵去发现存在于身边的各种声音,并与父母进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四、认真观摩 仔细聆听 用心体会

佘老师的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在教学时遵循学生学习数学时的特点,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生动活泼。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克与千克》,重量单位并不像长度单位这种这么直观,它有点抽象,但佘⽼师能清楚地把握教学的脉络,能⽴⾜学⽣已有的⽣活经验,帮助学⽣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攻破教学重难点,值得我们学习。
————颜昊文

佘老师的这一节《克与千克》在课前对学生的学情做了一个详细的调查,从而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从感知质量、建立量感和运用新知三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达到了激趣的效果,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介绍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不同的秤,学生能够联系到实际生活。本节课佘老师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践,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掂一掂、称一称、找一找等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克和千克的质量的轻重,设计了四个体验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不同质量的量感,知道克与千克之间的区别。在运用新知环节中通过实际自己估一估、掂一掂生活中的物品,感受不同的重量,让学生产生轻和重的冲突。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实践的过程,更进一步的感受了克和千克的量感,掌握克与千克的之间的认识。
————严韵姿

观摩了佘老师的课程《克与千克的认识》,使我对教学模式有了见解与感悟。课程以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建立量感,教学重难点在教学中充分体现。知识点与生活联系起来,便于学生理解与思考。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展开深度学习,各项能力得到了有效发展。这样的教学模式可谓寓教于乐,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让同学们愿意学,还能增进大家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达到变被动为主动的目的。
————倪源

佘老师通过体验式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中深度体验量感,以此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这些体验活动十分有趣,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并通过实践性的课后作业,将学习真正引入日常生活中,让学生知道要选对重量,既需要生活经验,也需要在生活中多观察。
————余诗佳

史老师的音乐课结合当上海疫情的情况,用音乐的力量,鼓舞学生积极抗疫,十分有意义和价值。通过聆听歌曲,学生可以感受音乐的感染力和温暖;通过学习手势歌,学生能够体会音乐的魅力和乐趣。在教学设计时,将学科内容联系生活,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嘉年华的音乐活动很好地体现了这点,呼吁学生用自己的音乐参与到这场抗疫“战斗”中,用童声去感染他人!
————陈艳媛

听完史老师这节公开课,我十分感动。史老师通过欣赏战“疫”公益歌曲,教学手势舞《不放弃》,嘉年华歌唱比赛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通过音乐方式为上海加油,在这些课堂活动中,我感受了抗疫歌曲中的积极向上,用音乐致敬着抗战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在歌声中感受到了抗疫情的希望和勇气,疫情当前每个人都是一小束微光,在黑暗岁月里闪闪发光。史老师是用音乐为疫情发声。作为音乐老师的我,一定会跟史老师学习,“艺”起抗议,用音乐凝聚力量。相信中国的力量,上海加油!
————邓海梅

杜老师的《听声音》这节课通过让学生听声音辨声音的来源,学生自己发出不同的声音、辨别不同的声音等方式强调了本课的重难点。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杜老师从身边的声音着手,让学生了解感受生活中不同物品、乐器、人、动物、大自然发出的声音,学生在轻松积极的氛围中感受到不同声音的区别,欣赏了不同的声音,掌握了教学内容,锻炼了综合能力。
————沈瑜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见习教师们在观课的过程中能够博采众长,多对比,多反思,把观课后的收获化为己用,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