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校从3月14日起开展“不停教,不停学”的线上教学活动。空中课堂和钉钉直播的双线结合,代替了线下的课堂授课。为了切实保障学生的线上学习效果,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我校语文学科的各位老师遵循学生身心成长的规律,针对所执教年段的学生特点,设计个性化的课堂作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的落实单元要素。
【一年级】
有趣的汉字
一年级是识字的重要阶段,仅仅依靠课堂上认识的汉字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好地在生活中发现汉字、认识汉字,培养学生对汉字的兴趣,设计了创意作业:象形字的创作画,以此来提高学生研究汉字的积极性,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项作业需要学生在认识一些常见象形字的基础上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把象形字进行组合,创作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的事物都需要用对应的象形字来代替。
布置这项作业后,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上交的作品色彩丰富、充满想象,且都能够找到对应的象形字进行组合创作。这一作业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学习汉字的兴趣,也让学生体会到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文化。




实例提供:秦雨雯
大白,我想对您说
疫情当前,无数的大白用自己的身躯躺在了我们的面前为我们遮风挡雨,他们是逆流而上的执帆者,是这个社会的孤勇者。作为这个社会的小小一员,我们一年级的孩子们有好多话想对这些大白们说。他们的语言虽显稚嫩,但是无不透露着他们对大白的尊敬和关爱。于是,他们迫不及待的用笔写下他们的话,还画上漂亮的装饰,表达自己一份小小的心意。
此次作业设计,是对学生们语言表达的训练,也是激发他们小小主人翁意识承担社会责任。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打下铺垫。同学们都非常积极地做这项作业,不到半天的时间就将作业展示在班级群里。

实例提供:陈晓芸
【二年级】
学习任务单
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为了确保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我们组的每位老师都开动脑筋,根据自己执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安排了课后作业。二年级的学生没有课后书面作业,所以有效的课堂作业和口头作业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以《寓言二则》为例,这篇课文的作业设计通过学生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为主,拓展阅读为辅,帮助学生进行课后自测。设计的学习任务单,根据学生情况展开分层要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过课文,掌握课堂教授的知识点后,顺利完成课后小任务。
《亡羊补牢》课后任务单

学生通过完成这份学习任务单,很好巩固了教学重难点。绝大多数的学生完成得都很理想。我在直播课上对学生进行了字词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良好。对于拓展阅读,学生们的热情高涨,他们乐于把自己阅读的寓言故事,在直播课上进行交流。在这个环节中,班级里的学困生也很愿意分享自己阅读的寓言故事,只是在表述寓言故事的寓意时会有困难,对此老师不做强求。


实例提供:洪佳玫
有趣的童话故事
在设计《枫树上的喜鹊》这一课作业,我结合了课后练习,让学生借助提供的情景,展开合理而丰富的联想,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学生在直播课上踊跃发言,将自己的所想畅所欲言,感受到了语文有趣之味。
当然,从课内走向,从课本走向生活,这是必不可少的,我在课后再次搭建语言实践的平台,制作了一份学习单,让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学生在课后的反馈中,我感受到了学生的收获满满,在想象情景后创编故事的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加以巩固。




在双减的政策下,二年级各位语文老师都结合本班的学生实际情况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看等各项能力。
实例提供:周以竹
【三年级】
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让我们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从六个节日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节日进行研究展示:喜庆春节、快乐元宵、礼敬清明、浓情端午、美好七夕、团圆中秋、 温暖重阳。

该作业将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为学习的素材,以本单元“综合性学习”中“收集传统节日的资料,交流节日的风俗习惯,写一写过节的过程”为主要学习目标,找准读写结合点,铺设写作支架。旨在通过实践活动,组织学生了解并体验传统节日风俗,而后写下自己的过节过程,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文字创作能力等,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学习能力,探索出语文习作教学的新途径。
学生在了解了传统节日文化后进行了研究展示,对传统节日有了更深的认识。
有的学生做了小报进行交流展示:




有的学生朗诵了节日相关的诗歌、为大家讲一讲节日相关的故事:


有的学生体验了制作节日传统美食的乐趣:


此时,再结合自己的过节过程进行写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进一步得到提升。



实例提供:周悦欣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结合项目化主题“走进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中华传统节日,搜集相关的资料并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可以是绘制小报、摘抄诗词、拍照、体验节日美食等了解节日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之后,利用20分钟的讨论互动开展线上作品展示会,小朋友们一起欣赏自己和同学的作品。



多样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积极性也高了许多。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从自主探究到集体交流讨论,既能引导学生学习周围同学的探究方法,取长补短,又能增加对传统节日的了解。
实例提供:付欣晨、陈圆媛
【四年级】
轻扣诗歌的大门
在四下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板块中,围绕“轻叩诗歌大门”这一主题,要求学生在收集、创作诗歌的基础上,能够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用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在学习完第9课《短诗三首》后,借助教材后的“活动提示”,试着让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现代诗,并配以插图,学生们都积极参与,在活动中,孩子们能够抓住诗歌中的意象进行绘画,通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想要传达出的情感。

在此基础上,我给了孩子“自然”这一主题,让他们围绕主题自主创编诗歌,孩子们也为他们自己的诗歌配上了有趣、美丽的插图,让人眼前一亮。后续,考虑到线上的原因,希望能够通过音频的方式举办线上的班级诗朗诵,并让学生进行投票,选出班级中的“最佳朗诵奖”、“最美原创诗歌”、“十佳小诗人”。

实例提供: 苏逸洁
通过四下第三单元现代诗歌的学习,请学生尝试创作诗歌,可以在摘抄或学过的诗中选择一首,续写或者仿写一两段,也可以自由创作,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并与同学分享自己写的小诗。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对学过的《短诗三首》、《绿》、《白桦》等诗歌也能谈谈自己的感受。现在结合“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的教学,指导学生仿写诗歌,但不在诗歌的表达形式上提要求,以免束缚学生的自由表达,让学生表达内心的童真。
同学们纷纷创作出许多精彩的作品。有的同学创作的诗歌中表达着对亲人浓浓的思念;有的同学通过诗句抒发对四季的赞美,有的同学则向疫情期间的逆行英雄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孩子们体会到了诗歌的韵味,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喜欢写写画画的孩子们积极参与诗歌创写,一位位小诗人就从课堂中诞生了。



实例提供:黄婷婷
【五年级】
红楼众生相
本学期的第二单元主题为阅读名著,学完第8课《红楼春趣》后,我把《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复旧职 黛玉抛父进京”作为课外阅读,并让学生从中摘录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运用人物描写方法(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抓住人物特点,仿照课文写一段人物描写,并为其画一幅小相。

这样不仅丰富学生的阅读面,还让他们来体会名著是怎么让小说中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进而描摹人物描写。选择第三回是因为本章回是贾府人物初次登台,如王熙凤、贾宝玉等,对于他们的外貌、动作、语言、侧面描写都花了不少笔墨,其被刻画得入木三分。
设计以上拓展性作业,是让学生为接下来的写作先做一下思考。同时本单元中的几篇课文也重于指导学生如何通过动作、神情、语言来凸显人物特点,因此,大家有基础。让其画小相,也是在画的过程中,清晰这个人物身上的外在特点,仿写起来也更有针对性。
通过这一练习,学生有目的地去观察或回忆某个人,锁定他的外貌特点,然后再加入适当的动作、神情,加以细化。有个别学生把人物表现写得很细腻,这通过秀作品的线上分享,让生生间取长补短。有些学生的外貌描写仍是蜻蜓点水般,捕捉不够到位。优秀作品便能起到启发的作用。画小相,不仅为居家学习带来一丝乐趣的同时,其实也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用文字抒发对自己往昔的好友和家人的惦念。因此写的时候注入了情感,避免了千篇一律的情况。



实例提供:朱琳
名著人物志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学习古典名著的方法”和“学习写读后感”。本单元的课文内容理解起来有些难度,老师除了要教授学生掌握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之外,还需要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使其感受古典名著的魅力。
人物与情节是小说的要素。因此,我设计了“制作《名著人物志》”这一作业,旨在引导学生以喜爱的名著人物为切入口,梳理人物信息,熟悉小说情节,综合人物评价,体会文言小说的语言文字魅力。
经过课堂指导,学生能从人物的姓名、外貌、主要经历等方面进行介绍。令人惊喜的是,通过作业的反馈,我们看到学生会以诗词等形式来概述人物一生的经历;我们还看到不少同学们能调动一些课外知识储备,写出自己对人物的评价和理解。最重要的是,在合作、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们阅读古典名著的兴趣。








实例提供:汪轶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