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作业做减法,给智慧做加法
——在线教学个性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数学教研组
2021年7月,“双减”政策一落地即刻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众所周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是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而目前又正处于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如何积极落实“双减”政策,提高教学质量,减少作业数量成为了教师们关注与讨论的焦点。
“双减”无疑是一道减法,要切实减轻学生和家长的负担,而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关键是提高作业质量,但同时,这也是一道加法,增加的是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和学生作业的质量。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的设计和实施是教师需要深入钻研和探索的课题。为此,我们组内的每位老师都积极开动脑筋,根据自己执教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学生们喜欢的作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夯实所学知识。
低年级
一、二年级的学生没有课后书面作业,所以有效的课内作业就变得尤为重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低年级的作业设计吧。
一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为时间的初步认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两块,一为“认识钟表”,二为“几时、几时半”。这是小学阶段“时间”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教材中,由于时间看不见、摸不着,因此需要先从生活中常见的钟表入手,通过观察感知,让学生获得对于时间的感性认识。所以,一年级备课组商量了一下,在学习本节课之前,让学生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去制作个性化钟面。这样的动手操作性的作业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有些学生先对自己家里的钟面进行观察再进行制作,有些学生就利用平时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直接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比如:分针、时针该怎么制作呢?所以有些学生最后呈现出来的钟面上,时针、分针是静止的。有些学生经验比较足,还画了秒针。在老师新授之后,学生对自己的钟面再次进行修改,最终制成一个可以拨动的钟面。第二个模块是学习几时、几时半,学生可以利用自己制作的钟面进行拨一拨,充分利用这个学具,分享展示自己的一天。



一年级的作业为前置性的作业,那么二年级的作业设计则注重归纳和实践。二年级备课组老师在学生学习了第三单元《时、分、秒》后,设计了两项作业对此单元内容进行复习。第一项作业先请学生来梳理这一单元的所学内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复习内容进行整理。


学生通过知识的整理与补充,很好地巩固了教学重难点。绝大多数的学生完成得都很理想,能将知识系统、清晰地表达。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尝试多种思维导图的运用,表现出了思维的多样化。
第二项作业是让学生制订双休日的作息安排表。该项作业不仅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巩固,还将学科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激发。虽然正值疫情之下,但透过学生们一张张设计合理、活动丰富、制作精美的作息表,足以可见,学生们仍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与生活状态,也做到了劳逸结合,拥有充实的居家生活。而也正是居家学习期间,学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父母一起阅读、做家务和运动等,使得亲子关系也变得更融洽了!



中、高年级
三到五年级的特色作业也各有千秋,赶紧去欣赏下吧!
目前全上海人民都在积极防疫,三年级备课组结合了时下形势,集合最新的疫情数据和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内容,制定了疫情分析员和疫情统计员的作业设计。通过让学生自主观察数据图,了解当下严峻的疫情情况;并让他们通过计算新增和无症状人数之间的倍数,加强两位数除两三位数的计算本领,实践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学以致用。学生在分析和巩固计算本领的同时,还能加强学生们对本轮疫情的重视,并提高自身的防疫意识。最后根据自己的计算和分析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也是让他们体会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四年级于网课期间开始学习第二章小数的认识与加减法。而在这段困难时期陪伴学生左右的,有收看网课的电脑、手机和平板,此外还有数学书和练习本等。结合小数章节内容,让学生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伙伴”,通过用尺测量身边这些包含长方形的物体的长和宽,并使用不同单位来表示,帮助学生建立对小数的量感,认识小数的大小和意义。因此四年级备课组老师们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如:电脑的屏幕、数学书的封面等,测量它们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请尝试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并说说你喜欢用哪一个单位。

应用题听着是不是有点枯燥,但五年级备课组老师能让它们“活”起来,不信你们瞧——






“画图策略”是解决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数学方法,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应用画线段图策略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但很少有学生会主动应用线段图来帮助自己解决难题。也正是因为学生对画图策略缺少一定的意识,或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才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在“列方程解决问题”在线教学的过程中,五年级老师们鼓励学生自己根据题意绘制线段图,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通过静态的图画,动态的演示,行程问题不再是枯燥的文字,而是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应用题“活”了起来,解题也变得更有趣味性了。
通过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发现画线段图可以使题意变得更清晰明白,也知道了行程问题几种不同情况的线段图的差异,体会到画图策略的优势后,学生的画图意识和技能都得到了强化。
新奇有趣的作业不仅使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得到了提升,还锻炼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
《体积》是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几何小实践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体积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学生刚刚接触立体物体,对什么是物体的体积,怎样计量物体的体积,都不易理解,对于空间概念的建立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老师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作为重点,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出发,经历发现、抽象、概括、推理、建模、应用的过程,建立起体积的概念。
课前,老师布置了学生一项预习作业:

作业将课本上的素材进行延伸,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捏一捏黏土,看看什么变了?而什么没变?除了黏土外,再联系实际生活,找一找还有这样的情况吗?让学生体验到:虽然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体积是不变的,从而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使他们对体积的理解有了更准确的把握。
下面就来看看学生们的个性化作业成果吧——






“双减”背景下的线上教学,教师们精心设计作业,努力达到作业不再是负担的目的,而应是一个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欲望的入口,经由这个入口我们将带领孩子们走向熟悉的生活,走向思维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