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德育天地 > 班主任加油站

班主任培训|全员导师制专题培训活动

作者:学生处     发布时间:2021-10-9 点击数:5639

 

班主任培训┃全员导师制专题培训活动

学生处

 “全员导师制”作为推进“个性化、亲情化”德育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遵循的是“以人为本、因人而异、尊重个性、面向全体”的原则,强调的是“个性化、亲情化、渐进性好、实效性”的教育模式。它着眼于学生的整体成长发展,关注学生的精神生活质量与个性化学习需求,进而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和谐、可持续的发展。929日下午结合区全员导师制专题培训活动,东方全体班主任开展线上观摩线下学习活动。

线上培训——全面解读“全员导师制”

培训一:了解“祥云工程”平台功能介绍。“问向”APP是一款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的全学段家庭教育辅助工具。基于教育科学、心理学、脑科学前沿研究成果,按照孩子成长各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帮助家长解决孩子在各个成长阶段所面临的教育问题,陪伴孩子成长、助力家校共育,帮助每个家庭拥有科学的教育起点。

培训二:专家分享浦东新区试点校的做法。指导如何结合学校已有基础,具体而有效地推进和实施全员导师制工作的一些措施,结合教师发展培训有效开展全员导师培训。

培训三: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枫老师带来的关于《推行“全员导师制”,共筑“成长守护网”》的专题讲座。讲座为我们对全员导师制背景下的育人思考与关注做了阐述。王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代青少年群体性心理特征及心理问题的复杂成因,为老师们明确了全员导师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即通过全员导师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陪伴式关怀,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发展。

 蓝2-1.jpg

线下活动——各年级组开展微讨论

 蓝村校区一年级组:通过这次培训全面了解到了家校共育的重要性,家校共育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师要想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还要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效果。学校教育必须在家庭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懿德校区一年级组:全员导师制注重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转变,旨在通过全员参与、全面育人、丰富活动、导师引领的模式,更加及时准确地捕捉学生变化,纾解课业压力,解答成长烦恼,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它突破了原有的班主任受限于班级人数众多的教育瓶颈,以“所有同学有导师、所有教师是导师”为原则,为守护学生的心灵健康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在实行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祥云工程的问向历app,帮助家长提升教育认知和孩子共同成长。

 

蓝村校区二年级组:作为教师需注重学生成长中的个性需求,提供陪伴和精准指导。培训再次强调:(1)学生人人有导师,教师人人是导师。教师按照一定机制与每一个学生匹配,配置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15 2)教师人人成为“良师益友”。通过导师与学生建立良师益友的师生关系、与家长建立协同合作的家校关系(3)全体教师做好与学生家长的家校沟通。实现开学家访全覆盖,优化日常家校沟通和家庭教育指导,积极缓解家长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

 

懿德二年级组:本次培训强调,教育需要家校联手。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长的配合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培训充分了解《祥云工程》中,各种家校联手教育的信息和平台的重要性。接下来工作中将注意家校互动和家长们及时跟进学生在学校的动态,相互配合,使得学生更全面积极成长!

 

 

 蓝村校区三年级组: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王博士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深入浅出地对导师制进行了阐述:老师们要做对学生个人成长发展有影响和引导作用的指引者,导师将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同时做好家校沟通工作。

 

懿德校区三年级组:通过今天的直播培训,再和年级老师共同深度学习:想要让学生的教育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让每一个生命都闪亮,不能单纯依靠任何单一的一方,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不同作用。学校教育无论多么重要,它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家长看作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和战友,利用家长各自的资源教育学生,取长补短,形成共赢。

 

蓝村校区四年级组:导师既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关心指导他们全面发展,疏解学业压力、增强成长信心;也要成为家校沟通的桥梁,缓解家长养育焦虑,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全面推行全员制,不光关注学科成绩,更应该全面关注孩子成长。关怀每个孩子内心,关注孩子健康发展和立体成长。

 

懿德校区四年级组:讲座的干货满满,以家庭中家长承受的压力为开场,让教师能换位思考,成为家庭养育的支持者。当每个教师都有了成为家庭养育支持者的动机之后,从鲜活的案例我们明白家校沟通应遵循三大原则:第一,情感交流先于问题解决原则;第二,积极反馈先于问题呈现原则;第三,正确理念和科学方法传递原则。目前的双减政策让不少家长产生了焦虑的心理,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切实增强自身的育人意识和能力、优化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家校沟通,缓解家长的教育焦虑为己任。学校推进全员导师制势在必行。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导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学习,还要指导学生的生活,进行德育,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

 

蓝村校区五年级组:通过学习,我们对之前提到的祥云工作有了较多的了解。知道现实过程中,在对家长调查中运用具体的数据对预警家庭进行了分析,主要由于大部分家长过于焦虑,这样对孩子的发展并不有利。这一工程让家长理解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特点,根据教育主题提供相应的对策方法,指导家庭教育。而在当家长有困惑时,作为导师,我们可以较快地在主题中寻找相应内容给出家长建议。当然对于专业水平来说,在心理疏导水平方面我们还是比较薄弱的,需要一定的知识扩充。作为导师,在孩子面前不可以一直有高高在上的那种权威感,要积极关注,不要有过多的指责话语,要关注到孩子的同理心,要俯下身来,创造各种各样的沟通载体,倾听交流,走近孩子的内心,激发他们成长成才的动力。与此同时,在当下的“双减”政策的实行下,也对孩子们过于繁重的学业和因学业而淤积在心里的压力和焦虑起到了有效地缓解。也缓解了社会存在的内卷现象,进而净化了教育环境。让孩子真正沉浸在学习中,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实现自身价值,明确人生方向。

 

懿德校区五年级组:通过学习,我们组老师了解到“问向家长”app有很便捷的沟通功能,可以很好地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现状。这是我们的第一次那么系统地接触到家校共育方面的软件。它融入了非常智慧的教育模式。而全员导师制实现了老师人人是导师,学生人人有导师,学生和老师互相成长,老师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值得推广。

 

参会老师感想(区班主任骨干 陆丽):

听了关于教师全员导师制的讲座,感觉不虚此行、受益良多,也引发了我的思考。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首先要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教师善意的一语一笑,一个关心的眼神都能对他们产生极佳的心理效应。 其次,要抓好契机主动与学生交流和沟通。课下,老师就要转换角色,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可以自由地谈论,把自己“下放”到学生中去,同时注意方式方法。

 教育的作用是有限的,然而是重要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高人指路。让我们教师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指路人。

人在一起叫聚会,心在一起叫团队。相信,今天不仅仅是人聚在一起,更是心与心第一次相融,期待在未来的德育道路上,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人往一处行,为共同培育健康幸福的学子而努力!

图末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330;累计访问人数:2775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