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小学环境教育三年规划
近年来,我校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办学质量有了新的提高。特别是在环境教育工作中不断地提升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层次。在努力培养学生对环境的情感,关心环境,爱护环境,促使其自觉产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我校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为纲要》主题思想的指导下,学校认真贯彻实施《教育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坚持“内强质量,外树形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办学思想,坚持依法治教,以法治校,素质立教,文明建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方针,以创建市文明学校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突破口,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主线,不断加强学校硬件设施建设,继续优化校内外教育环境,加大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完善校园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四化工程”,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课余活动。
学校根据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市、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总结近三年学校环境教育工作经验,悉心研究,制定了学校环境教育三年发展规划,力争在三年内成为浦东新区绿色学校。
一、 规划制订的基础
1、学校环境教育管理机制完善,成立各部门共同协作的组织机构。创造性的体现我校在环境教育过程中“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2、课堂教学中,各学科能自觉渗透环境知识,并在学校校本课程中体现环保课程。
3、面向学校、社区积极宣传环境科学知识,增强师生环保意识。
4、扩大学生普及与提高的层面,培养学生惜绿、护绿、建绿意识以及环保实践能力
5、组织学生、教师自觉参加各级环保知识与相关活动竞赛,不断增长环境科学知识,提高环保技能。
二、 规划内容
1、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际,继续完善环境教育管理体制。
2、从集中于课程和活动转向全校性环境教育。结合新形势下的教学改革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环境教育特色课程,坚持发展学生个性和学校环保特色。
3、从部分参与转向全员参与。面向全校师生进行环境教育,不断提高环境意识,继续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
4、立足本校,持续改进,在环境教育课外活动中,进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环境科学素质和学生的个性特长。走出学校,走进社区,服务社会。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05年9月至2006年8月):完成组织机构建设,形成规划;联系校外有关团体组织,协商环境教育共建计划。
第二年(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建立校外活动基地;探索“学校-共建单位-家庭”三方结合新途径,形成“三位一体”的学校环境教育新途径。
第三年(2007年9月至2008年8月):完成三年规划的实施总结工作,成为绿色环境学校。
四、评价方法
学校将对环境教育三年规划中的课程环境、课外活动、校园环境、学校管理、师生环境意识和行为、对外交流等具体内容进行评审,并及时进行有关调整,促进学校环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教育是解决环境问题最基本、综合和有效的措施。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唤起人们爱惜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使人类的行为与环境相和谐。为了实施环境教育这一可持续战略目标,在我校“三年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美好的条件,使环境教育真正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让我校的环境特色教育更具光彩,让人类的生存环境更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