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 环境育人
----浦东新区东方小学创建区“绿色学校”自评报告
学校简介
坐落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是一所公建配套小学,现址建于1989年,1999年9月由原峨山路小学和原兰亭小学合并而成。
学校地处塘桥街道辖区,地处陆家嘴金融区,地理环境优越、人文基础较好、文化资源丰富。学校占地约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32平方米,绿化面积250平方米。虽然绿化面积有限,但学校还是想法设法,不受客观条件所限制,合理规划校园绿化。校园内绿色植物种类繁多,各种植物上均挂有标志牌。一年四季鲜花盛开,枝繁叶茂,环境优美。学校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712名,教职工64名。多年来,在各级组织、领导的亲切关怀、指导下,在塘桥街道社区及广大家长的热情支持、配合下,通过全校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以优良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社会的赞誉、家长的认可。曾被评为局文明单位,浦东新区“质量信得过单位”,浦东新区健康教育促进学校,市行为规范示范校 , 上海市愉快教育研究基地学校、上海市无烟学校等,学校还是国家教育部关于“发达地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验研究”的实验学校。
学校以培养“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完美人格”为宗旨,以“自主、合作、开放”为办学理念,以“高质量、创特色、争一流”为发展目标,以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落实《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进一步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自2005实施启动创建“绿色学校”以来,加大了学校育人环境建设力度,积极开展环境教育,“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卓有成效。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构,让“绿”色深入人心
1、成立学校环境教育领导机构,制定环境教育工作计划
学校历来重视环境教育,用“绿色”思想培养人,用“绿色观念”教育人,用“绿色校园”熏陶人。学校成立了由校长、课程办公室主任、工会主席、团干部、大队辅导员、以及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环境教育领导小组,由王万红校长任组长,亲自主抓环境教育工作,通过建立和强化环境管理体系,带动学校教育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水平,从整体上提高环境教育水平,提高师生的环境素质。学校中层领导和教职工也为做好环境教育工作而努力。学校每学年制定环境教育工作计划,为有效落实学校环境教育奠定了基础。学校配备兼职绿色教育师资,班主任就是一支强有力的队伍。领导小组成员能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学校的环境教育工作,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有存档,还有专项经费的保障,我们还将此项工作列入各项教育教学和团队工作中,能组织开展环境教育的各项活动。我们还通过雏鹰假日小队组织学生走进居委、街道、社区宣传环境保护、生态绿色保护的意义,设立了红领巾气象台、科技环保兴趣小组、环境宣传员、班级植物角等,多角度、全方位对师生进行环境教育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教育。
2、重视创建绿色文化氛围
学校重视创建绿色文化氛围。红领巾广播站定期进行科技环保宣传,建设科技环保宣传窗,开展环保标语设计评比,鼓励学生制作环保小报,创作环保专题的美术作品,进行环保知识竞赛,举行各种以“绿色环保” 为主题的班(队)会,利用环保节日组织开展各类环境保护教育活动,使校园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二、 在环境建设中强化“绿色环保”
走进学校满目是“绿”,环境十分清幽。学校注重加大对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文化环境。每年更新维护绿化树木、花草、盆景;学校的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得到有效处理;节纸、节水、节电等节约和节能工作都有具体措施加以落实,这既减少了事故的隐患,减少了浪费,而且也节省了学校财政开支,加强了学校内部管理,培养了师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学校还在操场的东北角铺设了草坪,放置了由师生共同设计、撰写的校雕、校训——“砺”,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了健康、和谐、舒适、优美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也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在教学大楼的走廊里增设了几十块以绿色环境教育为内容的宣传画与标语,这些宣传画和环保标语都是在绿色教育活动中来自师生创作的精品作业,它们产生、评选、张贴的过程就是绿色环境教育的过程。
我们还对学校原有的环境教育设施,进行了更新与维护,如红领巾气象站的百叶箱进行了更换,并添置了一些易损器材,还对小观察员进行培训等等。
三、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开展“绿色”行动
学校开展多种课程活动,增强了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环保活动的兴趣。
1. 积极投入各种环保宣传活动。07年5月,我们接到上海是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的任务,参加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我们的老师与学生根据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环境问题与现象编排了音乐情景剧《失落的彩虹》,并在学校校本课程音乐剧组和环保小卫士组内“招兵买马”,招揽确定演员,参加由上海市节能协会、上海市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上海市环境教育协调委员会中小学办公室举办的2007年全国节能宣传周上海赛区青少年节能情景大赛并荣获了一等奖。在07年6月音乐情景剧《失落的彩虹》在我校举办的“东方小学第二届艺术节”上进行表演;此后我校的音乐情景剧《失落的彩虹》代表了浦东新区参加全国音乐伙伴上海选拔赛,经过两次的表演后,大家认为台上的表演总体效果不错。但根据全国音乐伙伴上海选拔赛的要求我们经过商量讨论,决定修改了剧本,精简演员。修改后的音乐情景剧《绿色家园》参加了全国“音乐伙伴”上海赛区的选拔赛获得了上海赛区一等奖,还在07年11月内在上海市教育电视台播放
2. 在“植树节”、“地球日”、“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绿色纪念日,通过国旗下讲话进行绿色环保专题教育。
3. 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2006年9月全体团员教师、学生代表开展了“垃圾不落地、浦东更美丽”主题实践活动,师生一起共创清洁社区、环保社区、美丽社区、和谐社区。社区环境实现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人性化、人文化。通过努力逐渐形成适宜于人们交流、活动、学习、生活,有助于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净化心灵、提升人格的社区文化环境和氛围,同时也加强了人们良好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礼仪习惯的养成,受到社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4. 通过主题队会、实践活动等形式,多渠道多途径开展环保活动。如在每年“十岁生日”活动中,我校以“我与小树共同成长”为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学生把各自的认领牌挂在了认养的小树上。学校还为每个中队颁发了《我与小树共同成长》记录册,全体师生在《植树歌》的乐曲伴奏声中与认养的小树合影留念。活动使学生感受到了爱护绿化,植树造林的责任,大家坚信在东方这片沃土上,小树一定会茁壮成长,终有一日会用它繁茂的枝叶拥抱蓝天。
5. 科技节上开展保护环境为内容的班级黑板报评比、小报设计、征文和绘画比赛,赛后举办展览会,优秀作品向全校同学展示。
6. 我校红领巾气象台是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又一个窗口,从成立至今,气象员们记录着每天的气象信息,在监测中,他们学会了如何观看温度计、记录每天的温度变化,知道了学校的气象台观测的数据为什么会与每天听到的天气预报有差别。
7. 积极参加培训学以致用。参加新区举办的环境师资培训班,从而在“创绿”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四、在校本课程中延伸“绿色环保”的研究
在 “绿色学校”创建活动中,我们编写了校本课程的教材,寓绿色环境教育于校本课程的实践活动中。我校每一条年级都开展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做调查报告,这是我们东方小学的特色之一,环境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一直是相辅相成。学生们自己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他们做得有劲,学得开心,真正实现了“做中玩,做中学”,同时也在做中逐渐形成了“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
学生们走出课堂,融入社会,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05年,我校参加了由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教育促进部组织的EPD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及时将课题的精神引入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带动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活动。学生们走进各家各户,进行“家电与环保”、“家用电器下岗后去向”、“节电金点子”、“变废为宝”、“无土栽培”等研究工作;他们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关注家庭的环境变化,关注身边的环保问题,并在研究的过程中及时反馈,收获颇丰。
05年5月,我们参加了由新区少科站组织的“新区科技节展示活动”,我们通过版面形式向到会者介绍环保与人的密切关系,以此呼吁大家环保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为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贡献自身的力量。学生们利用废旧物品制成的各种小制作,提示大家废旧物品也可以再利用,并且还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学生们还当场用废旧物品制作的时装进行时装表演。通过活动学生们对身边的环境更加关注了,环保意识环保责任心也增强了。
06年,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科普气象”的研究,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参观了临沂二村小学的气象站。学生们通过参观知道了观测气象的简单步骤、做好一名气象员的基本标准;我们还利用家长资源聘请了三(2)班家长上海市气象台沈来学校为学生做相关的科普报告。现在气象员们回到家之后,他们开始主动关心每天的气象预报,并尝试进行简单的气象观测。
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不但增长各种知识,增强了自我学习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增强自己对社会的那份责任心,增强了对社会的了解,增强了环保意识。环境教育了学生,学生们也会用实际行动来回报。
五、在学科中渗透“绿色环保”
课堂教学是教育的主渠道,我们在基础型课程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充分利用各学科的教学渗透环境教育内容、思想和意识,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了解国内外环境的状况,激发他们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情感和责任感。学校要求各科老师在备课、上课时,注意结合课文内容渗透环境保护知识,并根据自己学科特点开展相关的活动。如语文课《绿色记事本》,通过学习知道小莫利的记事本中的九条记事告诉大家保护环境可以从保护动物,节约资源、治理大气污染、垃圾分类收集等方面做起。字里行间透露出小莫利自豪的情感。让学生体会为什么我们要环保,如何环保,并且想一想“我”可以为环保做什么;在品德与社会课上《前卫之歌》一课,让学生了解过度开发的危害性,知道人与自然只有和谐协调,才能共存;了解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法律条文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带来的可喜变化。激发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能为环保做力所能及的事,养成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良好习惯;在劳动技术学科中,老师让同学们利用废品做小制作;在美术课中,学生画保护地球环境、爱护绿化、爱护小鸟等画,让时时处处保护我们生活环境的意识深深扎根在幼小的心灵中。在数学、音乐等学科教学中,老师们也十分注意环境教育的内容,加强对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培育与方法训练,在学校内营造一个浓厚的保护环境的氛围。
六、创建绿色学校的成绩和困惑
通过创建绿色学校,我们获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和学生在各种有关环境方面的征文、绘画和音乐比赛中屡屡获奖,广大师生的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正在形成,校园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观,学校可持续发展动力得到增加。
对照绿色学校的标准,我校还有一定的差距,如:学校目前尚没有环保教育的专项课题,对绿色学校的研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我们一定在今后工作中边学习边探索实践,在学习中创新发展,保证“创绿”活动富有时代感和生命力,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绿色家园。
总结过去,环境教育工作已初见成效,展望明天,任重而道远。为了今天,也为了明天,更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决心用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去指导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继续开展多种多样的环境教育活动,从小事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和行为习惯,真正把环境教育落到实处,为争创“绿色学校”而继续努力。
200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