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师发展 > 团队建设 > 数学教研组

有效开展操作活动 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记东方小学数学教研组研修活动

作者:数学教研组 严韵姿     发布时间:2021-4-9 点击数:5082

 

有效开展操作活动 提升课堂教学成效

——记东方小学数学教研组研修活动


202146日,东方小学全体数学老师们在蓝村校区开展了数学学科的教研活动。上海市特级教师徐向颖老师,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操作活动有效性的案例对比分析”进行了一次主题讲座。徐老师通过多达11个丰富的案例,从教学设计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入手,让我们体悟教学设计、实践和研究的魅力。

ͼһ.jpg

微信图片_20210409130520.png


徐老师指出: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任何一个数学概念、法则、公式的产生,都离不开抽象概括、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而小学生的认知仍然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动作进行思维,依靠直观感知获取知识。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报告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展开。一是细研教材——操作活动要凸显数学的本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辨析、概括、质疑中逐步内化认识、提升思维。不同的操作活动带给学生不同的体验,不同的课堂效果。二是合作交流——操作活动要满足思维的需求。在指导学生操作时,要与思维活动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获得具体经验和形成的表象,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判断,以达到对知识的概括与总结。三是问题引导——操作活动要引向思维的深刻。课堂上学生的有效参与、深度探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需要教师的设计紧贴学生的思维,现实课堂上提出反映数学本质和数学思想的问题,能让学生切实经历探究和发现知识的过程,准确把握、深刻领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能继续进行更广泛、更深入的探索提供切实的帮助。四是因材施教——操作活动要体现思维的层次。在操作过程中因材施教,满足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的需求。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辨,将思维过程能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来,做到人人参与、人人有所得,而不再只是小部分学生的展示舞台。

听完了徐老师的讲座,老师们纷纷在教研组群内发表了自己的收获与感悟。


徐老师从活动任务的布置、问题的设计、操作的设计和合作交流的必要性等方面,围绕目标怎样展开落实,以案例支撑了这些想法。我们从中感受到研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一节课的几次实践和改进去设计教学,也让我们明确了日常教研的方向。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636;累计访问人数:2775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