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磨砺中乘风破浪
在喜迎牛年之际,捷报传来,我校语文组的朱琳老师和英语组的黄芳老师荣获第四届浦东新区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小学文史组)的三等奖。
区总工会、区教育工作党委、区教育局举办的比赛正是为了全面深化新时代浦东教师队伍建设,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激励广大青年教师立德树人、岗位建功。竞赛组委会于2020年5月启动初赛工作,有367所学校578名青年教师报名参赛。通过初赛有261名选手入围决赛。2020年10月举办决赛,经现场竞赛评审、评审结果网上公示等程序,第四届浦东新区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决赛获奖名单新鲜出炉。决赛获奖教师共有254名,其中57位青年教师获一等奖,89位青年教师获二等奖,108位青年教师获三等奖。

两位青年教师在团队教师的帮助下,全力以赴,拿出看家本领,交上了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答卷,也为东方增光添彩。比赛虽然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留给两位参赛老师的却是很多很多……
磨砺中成长
青年语文教师 朱琳
今年技能大赛从备战到比赛,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尤其是顾赟老师和刘培华老师,她们凭借丰富的个人经验,和我一起选择参赛篇目,备课和上课等方面都给予了宝贵意见。整个参赛过程是一次可贵的成长历程,也是一次尝鲜,更是一次挑战。
比赛分为初赛和决赛2个赛段,因疫情,这次比赛形式也变得与众不同。初赛和决赛将“模拟课堂教学”分别改为了类似于空中课堂的模式——无学生的20分钟录课和15分钟的讲课。一节原本35分钟的课被缩减了一半,如何呈现一节课的完整性?课堂上没有了师生的互动,如何实现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难点?如何让原本的教学设计具有实操性和互动性?等等的问题随着赛制的改变而依依产生。围绕着这些困难将原本成熟的教案推翻重新设计。
原先只需要备课充分,完成PPT制作基本就能呈现一堂课,但初赛时还要和录播室的器材们“打交道”,对于没有操作录播设备经验的我来说真的有被难到。好在有耐心的刘智斌老师——正式录课前,她亲自教我如何使用设备,担心操作复杂,生怕之后遗忘,还录制了一段“使用指南”。录制过程中还是会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原先学生当堂回答,现在则是提前录制,之后再插入PPT中。录课时需要人和PPT的互相切换,这个需要卡点,因此就出现了很多次的时间差,这些在后期都需要一帧帧地剪辑。但遇到自己卡点不准时,这就需要第二天到学校重新录制,这个过程既花时间也费精力。但就是这一波三折,让自己更具有成就感。
决赛时,原本以为教具准备就绪,教学流程熟记于心,教态教姿亲切大方就不会紧张。但当来到候场室时,见到其他老师有的抓紧最后的时间看教案,有的在黑板上或角落里比划着板书和教具,想让板书设计更精益求精,还有的当叫到自己的参赛号时,整理好着装后自信地走向比赛教室。在漫长的等待终于轮到我后,按照专家老师的要求先呈现了10分钟的教学过程,剩余的5分钟专家对教学内容提问——对于二年级的学生,你是如何进行识字教学的?结合学生的学情,以及《坐井观天》中“喝”和“渴”形近字的对比教学,我展开回答了这个问题。最后,专家针对这节课给予了教学设计上的宝贵意见——《坐井观天》是一篇对话形式为主的文章,可以抓住青蛙和小鸟的这几次对话整合在一起进行教学设计。带着问题和建议离开教室后,我将此整理成教学反思。
比赛中,出现的问题不仅靠自己直面解决,还有刘老师和顾老师等专家和领导的支持、刘智斌老师等同事的帮助,才最终迎刃而解。这让我感受到了团队的力量!比赛中的对手也让我懂得,并不是自己努力了,别人也许比你还要努力。因此,教学过程中没有谁最好,只有谁比谁更努力,更敬业。
当“爱岗敬业”成为一个人的工作信条,也许令人觉得很磨人,却能从中感受到实现自我价值的满足感,也让自己在许多方面收获成长。
乘风破浪 “研”途求索
青年英语教师 黄芳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第四届“爱岗敬业”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让我的2020变得更具挑战性。六月的初赛、十月的决赛,无论哪一场比赛都让我在不断思考中提升了专业,拓展了视野。
一、直面挑战 任务引领
六月初接到师训处顾老师的赛事安排后,其实我的内心是拒绝的。顾老师却一遍遍与我沟通交流,确定了比赛内容是类似空中课堂的教学视频、三课教学设计及硬笔书法等,顾老师的关心与指导真真切切地感动到我,让我鼓起勇气直面挑战,带着任务开始准备教学设计,拿出钢笔每日勤加练习。
整个六月,恰逢班主任的我准备给疫情期间的毕业班孩子们办一个小而隆重的毕业典礼,比赛的时间又相当紧迫,只能利用周末及晚上的时间备课、研究教材,逐字逐句地修改教学设计。对于带了14个毕业班的我来说,五年级的教材已经了然于心,可是没有孩子的教学设计还是和之前的经验有很大差距。
学期末的任务如飓风席卷而来,完全没有录课的时间,新区班会课的比赛也要在六月底完成录制,无奈之下只能将青教赛的课拖到了七月头。不料,白天的校园装修声此起彼伏,晚上六点之后才能录课。于是,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终于还算比较完美地完成了比赛课的录制。
二、不负韶华 “疫”往无前
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付出的汗水化成累累的硕果;秋天是一个精彩的季节,由区教育局举办的第四届浦东新区青年教师爱岗敬业教学技能竞赛进入决赛环节。578名比赛选手中选出的261名决赛选手中有我,欣喜而激动的同时,发现决赛由教学设计、模拟课堂教学、教学反思和硬笔书法等四部分内容组成,依然是短短一个月不到的时间,压力也便随之而来。
有了初赛的经验,决赛的准备就有了方向。唯一的区别是,决赛更考验实力。我需要在比赛当天提前30分钟现场抽签,从递交的4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中抽签确定1课时,进行模拟课堂教学。另外,还需要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围绕专家的提问,对模拟课堂教学进行反思,然后在指定教室完成600字左右的教学反思笔记。
打印教案、装订、制作板书,一个月完成四节公开课的准备工作的确是踏上工作岗位以来头一次。当天,带着张校长和顾老师的支持和鼓励,我早早地来到了建平南校,抽签、展示、反思一气呵成,紧张之余体会着“爱岗敬业”的真谛,收获了成长的快乐。
三、为了更好的出发
本次比赛让我走向学科教学深入思考的同时,拥有了不断前行的动力。就如每次说给徒弟听的那句话:教学能力是老师的立身之本,而教学能力的提高只有通过一次又一次的磨练。磨练的过程正是一种对自我的成就,打磨和成长并存,青春与敬业同在。一旦机会到来,就算青春不再,我依然愿意乘风破浪,在专业的道路上“研”途求索。
希望获奖青年教师以此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勇攀高峰,发挥骨干引领、榜样示范作用,为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作出贡献。希望广大青年教师潜心教书育人,勇于挑战自我,努力提升教学能力和育人水平,争做“四有”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