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标准 落实要求 提高能力
——记塘桥学区化课堂展示活动
撰稿:秦雨雯
11月26日,塘桥学区的语文教师们齐聚东方小学蓝村校区二楼录播室。下午一点正,塘桥学区化课堂展示活动如期进行。东方小学徐天域老师和陆婵丽老师分别执教了一年级的《四季》和四年级的《麻雀》,为老师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

徐老师执教的《四季》一课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很适合学生朗读和创编。徐老师上课堂上运用直观的教具、独特的板书和丰富的游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尖”这个字时,徐老师利用课文插图指导学生观察春天里草芽的形状是尖尖的,并根据“尖”的字形编一编口诀,让学生建立起生字和图片的联系,从而记住“尖”的字形,形象化地感知春天草芽的特点。朗读“草芽尖尖”时,指导学生读好“尖尖”两个字,读出小草的可爱和对春天的赞美,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徐老师的教学以课文学习为依托,“读——背——编”分步进行,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积累优美的语言,在背诵中发现诗歌的表达特点,在仿说中进行句式训练。由会读到会创编,使学生从学表达,到会表达,至爱表达,激发学生想做小诗人的欲望和激情,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以此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陆老师执教的《麻雀》是习作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在学习课文前,陆老师先引导学生读单元导语,从而明确本单元的重点是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把一件事写清楚。陆老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语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从划出描写小麻雀的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入手,鼓励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感悟。在学习老麻雀舍身救子时,也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来体会,不仅要圈划出关键词句,还要尝试谈谈自己的感受,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对文章语言的感悟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同时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写法,了解作者是通过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这几方面来把事情写具体的,让学生学会运用这种方法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观课后,教研组内展开了评课活动,老师们针对两堂课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分享了自己的所感所思。教研组长凌洁老师针对徐天域老师的《四季》一课给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可以抓住诗歌的特点,运用填空支架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朗读指导可以更细致一些,抓住叠词的特点,引导学生读出活泼、可爱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教研组长王晓云老师也针对陆婵丽老师的《麻雀》一课分享了自己的观课感受:习作单元的课文应当侧重于习作方法的训练,引导学生关注课文语言的生动和细节,如: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地把老麻雀的无畏写具体的?从而体会习作例文的特点。概括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如何有序地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执教过这篇课文的张激老师也分享了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第一课时时可以选取课文中一个最重要的场景展开具体教学,抓住“谁做了什么”概括事情的经过,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到第二课时再进行起因和结果的梳理。
各年级的青年教师也分享了自己的观课体会,对两位老师的课提出了一些中肯的评价和自己的建议。最后,张华副校长对本次观课评课活动进行了总结,并对青年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与希望:教师在上课时需要做到“心中有教案”,而不是被教案所限制和支配,教师自己先要投入到课文中,才能在课堂上更具感染力,引领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学内容需要紧扣单元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年段特点和学情展开具体教学。

青年教师的教学探索之路道阻且长,希望青年老师们通过这样的课堂展示与观课评课活动得到学习与提升,更加精进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实践能力,早日成为一名优秀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