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师发展 > 校本研修

育德案例交流: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之计算思维

作者:陆海云     发布时间:2019-11-13 点击数:21116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之计算思维

陆海云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使命和目的是大力提倡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多次新区教研活动中,教研员都再三强调,我们信息技术老师不是教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是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获取信息、鉴别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教学内容有学科之分,但教育没有。这次新区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在学习中进行了更多信息技术教师素养的培训,对自己一些不了解的空白有了初步的认识,更让我对小学信息技术核心素养有了全面了解。这次有个scipt编程课程,点亮机器人课程,让我们对计算思维有了一定感触,计算思维是指“个体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问题解决方案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在信息活动中能够采用计算机可以处理的方式界定问题、抽象特征、建立结构模型、合理组织数据;通过判断、分析与综合各种信息资源,运用合理的算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总结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迁移到与之相关的其他问题解决之中。

点亮机器人通过一个flash小程序做成的闯关游戏,通过从简到难的不同关卡,让学生通过小游戏点亮小灯,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精确计算能力等。考虑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的认知特点,关卡内容安排合理设置,尤其侧重每个关卡的要点,让学生能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点来养成计算思维能力。让学生初步的认识到信息技术的帮助作用,能充分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在实用中体现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如有可能,在下学期的拓展课上尝试使用这门课程,让学生提高计算思维。课堂是学习的开始,并非是学习的终点,我学到了知识,就要为学生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所学开展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课程应该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信息技术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有些课程可以不分年龄,从不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材犹如信息技术一样,日新月异,教材可谓是年年改,年年变,改变的目的当然是与时俱进,把最适合当前学生,最先进的技术交给学生,与时俱进,让学生从技术中提炼信息素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灵活运用。引进不同的课程让学生开辟了一条新的学习道路,也不再是枯燥的理论学习。核心素养不应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落实在教学,教育的过程中。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542;累计访问人数:27750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