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工会之家 > 学习园地

让爱改变问题学生

作者:谢清霞     发布时间:2019-10-24 点击数:21363

让爱改变问题学生

谢清霞

利用空余时间看完了这本《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改革》,虽然不是一字不漏地看完的,但是书中很多专业术语、案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充满活力、千差万别的学生,教育的内容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就决定了我们老师也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态度来对待我们的工作对象。其实我们每一个教师都是研究者,只是研究水平的高低问题。本书中《宽容爱护那些个性特殊的孩子》的案例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老师用特殊关爱的方式改变了小孙。我想,无论时代怎么发展,或者说怎么去研究儿童,作为一名班主任,实施一切目标、计划都要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让我想起了自己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

案例描述

他叫冯召弟,脑袋不笨,但自控能力差,上课时而发呆,时而搞小动作;作业经常少做或乱做。不过最让我头痛还是身上总有一股难闻的味道、喜欢上网。跟他及他的家长沟通过很多次,但没有多大改变,因为他父母是自己种菜卖菜的,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每次班级换座位时,大家都嫌他脏,都不想和他坐,这让我很苦恼;其次,尽管开学初我在班上召开了关于“网络的利与弊”班会,还要求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做了保证,可开学后他还是偷偷去过几次网吧。也许是学生不想和他做同桌,加上学习成绩不好,又喜欢上网,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们的冷漠,造成了他平时不主动与同学、老师、家长交往沟通,也不说出内心的想法,面对别人的指责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我想:他的成绩不是差到无药可救的地步,况且他本质也不坏。我觉得自己现在又得迎接一个新的挑战,绝不让他破罐子破摔,得想办法“救”他,让他脱离困境,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中。

采取措施

首先我找他谈话,一开始只是聊聊中午饭菜好不好吃?放学时自己走还是爸爸来接?今天的语文课有趣吗?等到他愿意跟我聊天了,接着交流的机会要他做到:1、搞好个人卫生,经常洗头、洗澡换衣、换鞋。2、不再去网吧打游戏。3、认真学习,认真完成作业。如果你做到这三件事,同学们肯定愿意和你交朋友,老师也喜欢你。他听了我的话,点点头。以后的语文课,我经常找他读词语,读课文,让他回答一些比较简单的的问题,并借机在学生面前表扬他,还让学习成绩好的帮助、辅导他完成难度大的作业,有时利用午休、放学后的时间叫他背课文、古诗,总之通过老师、同学们以及他自己的努力,他有不小的进步。另外我隔三差五地和他父母联系,要求他们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并告诉他们冯召弟的学习有点进步了,他父母很开心。也许是我在班上表扬他很多次,他的自尊得到了满足,增添了自信,课上举手积极了,课下也经常看到他和同学们聊天。根据他的这一心理,我决定将计就计。我以他一次不举手就随口答为突破口,不仅没有批评他,反而还肯定了他回答的合理之处。往后日子里,我有意识地对他多次赞赏,有时甚至用夸张的表情、惊讶的语气说“你的进步真大!”一个学期下来,学习和卫生方面有了不小的进步,也不去上网了。

针对问题】怎样改变问题学生呢?

案例分析

每个班级都有问题学生,像冯召弟这样的“问题”学生,在学生甚至老师的心目中通常认为是集体荣誉的破坏者,导致老师和同学们都不喜欢他,不愿意和他们接近,从而丧失集体友谊和同情。即使“问题”学生有过勇于改正错误的表现,但也常常难以得到重视、信任和鼓励,因而他们产生了心理对抗;另一方面,一般“问题”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表现不好,经常成为老师和家长批评、同学嘲笑的对象。为了表示不满与反抗,他们在外表上往往表现出不可一世或对学习无所谓的样子,而其内心却又常常自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总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对自己缺乏信心。久而久之,形成了强烈的 “表里不一”的心理特点。外表对批评满不在乎,内心却想着进步;外表对人对事漠不关心、不太合群,内心却渴望友谊、理解、尊重、支持和信任。像这种问题学生是长期缺少家长和老师、同学的关爱。正如冯召弟,因为他的忙于生计,每天上班走得早,回来得晚,很少过问他们有没有洗澡、换衣,学习是退步还是进步,下午放学和周末是按时回家写作业还是拿了零花钱去了网吧;在学校里,因为身上贴着“坏孩子”的标签,老师和同学也不是很喜欢他们,所以他习惯了麻木的学习生活。

案例反思

上述案例中的冯召弟有了很大的转变,我想是关爱的力量吧!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当你对他好,他会感觉到;你表扬他时,他的内心是无比的喜悦;你宽容他时,他会非常的惭愧。作为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爱一个好学生不难,他们乖巧、成绩好,所以讨人喜爱;而爱一个“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教师的最大考验。因为这些问题学生需要老师的爱心和恒心,另外我们要有学生“问题”反复的思想准备,既然是“问题学生”,那么,他身上的问题肯定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会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在“问题”反复时,我们不能急躁、不能一味指责。更别说一些使他们绝望,或逆反对抗的话,否则会前功尽弃,认为老师虚情假意,并不喜欢他们,产生自暴自弃的心里,而破罐子破碎,尽量使这些学生拉长反复的时间,使有效期长一点。

相信大家都看过陶行知先生“四粒糖”处理“打架事件”的故事,让我们不得不由衷地佩服先生的教育手段。对问题学生的教育确实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所以我们教育者要有信心、耐心和恒心,更要有一定的爱心,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相信只要我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与他们沟通,给他们提供更多表现的机会,并找到适当的教育方法,及时地解决他们思想、学习、生活上遇到的困难,把对学生的关爱付诸到行动中,这些迟开的“花朵”也同样灿烂。

因为我坚信:爱是生命中最好的养料,哪怕只是一勺清水,它都能使生命之树茁壮成长。也许那树是那样的平凡,不显眼;也许那树是那样的瘦小,甚至有点枯萎,但只要有养料的浇灌,它就能长得枝繁叶茂,甚至长成参天大树。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130;累计访问人数:2775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