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工会之家 > 学习园地

教育既生长——读《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有感

作者:汤嘉磊     发布时间:2019-10-24 点击数:20639

教育既生长——读《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有感

汤嘉磊

卢梭曾经提出“教育既生长,生长就是目的,在生长之外别无目的”。道出了教育的本意就是要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的成长,而不是把外面的东西,例如知识灌输进一个容器。读了陆校长的《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这一本书。让我对儿童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学习兴趣有了科学,合理的思维脉络,对课堂教学,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有了参考依据和实践步骤,在我今后的带班过程中,指明了方向。

书中提到“教师一厢情愿地传授知识,学生亦步亦趋的接受知识,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么教学,学生就怎么学。课堂教学的双边对话过程成了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了观众,这种本末倒置的关系是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确立,主体性得不到体现,应而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都不高”。确实,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果这个能够确立了,那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提高。在我们平时教育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对新事物的求知欲更强,思考问题更主动,自然学习成绩也不会差。相反,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较弱的学生上课往往容易分神,思绪总是沉浸在自我的小世界中。在我们班级中,就存在的两位这样的学生,他们都很聪明,甚至是有些古灵精怪,当问到一些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时,他们总能滔滔不绝,主动与别的同学分享,但是当遇到一些与他们不感兴趣的事情时,他们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当中,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这种现象的出现,其实还是没有处理好课堂的人物关系,没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如果一堂课能够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设计教学,这样就容易形成一种好问,好讨论,好表现,好发表的学习群体,就能正确地促进他们学习能力的发展。

孩子天生就是小小活动家,学生对于课外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通过富有吸引力,有意义的活动,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禀赋和个性。在活动中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深化知识、提高技能、增长才干,使他们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教师作为活动的指导者,应当引导学生选择参加的活动项目,为学生进行活动提供条件,并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启发诱导。从知识技能、思想以及活动的组织等各个方面给学生以辅导,帮助他们解决疑难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拓宽眼界。

.正如陆校长所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学校的主人,只有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顺应学生的需要,才能更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299;累计访问人数:27750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