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工会之家 > 学习园地

读懂儿童,让教师成为儿童的研究者

作者:张激     发布时间:2019-10-24 点击数:16568

读懂儿童,让教师成为儿童的研究者

——读《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有感

细细品读《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一书,深感教师的工作离不开儿童研究,教师的专业成长有赖于对儿童研究。

本书中理论研究与案例介绍,较为详实的阐述着儿童研究对于学校整体变革的作用。读完全文,感触颇深。

科学施教,遵循孩子的思维 。

我们都知道农民为了种好庄稼,日思夜想庄稼需要什么,怎样满足庄稼的需要?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相反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我们的孩子表现不尽如人意之时,我们老师却一味指责,很少想过自己的责任:我们的教学是否考虑到孩子心灵深处的需求,我们的教学是否遵循了孩子的思维方式……书中一篇案例介绍老师正确利用儿童“好奇、好胜、好动”的特点巧设情景,激发兴趣,促动儿童学习。针对学生的学习不是个体孤立的学习,是在集体中互相影响的学习,利用好胜心,抓准时机,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争辩,自行检验结论是否正确,发挥学生间的互补作用,让没有找到答案的学生得到启发,让找到答案的学生有了灵感,又找到其他的解题思路。由此可见,教师应在遵循孩子思维方式的基础上科学施教,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中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再以整体的方式感知事物、认识世界,从而获得对现实更多的了解,积累经验与体验,获得生命的健康生长。

发掘潜能,树立孩子的自信。

过去,教师总认为学校是储存、窖藏和传递文化的地方,常常把儿童看作是“一张白纸”,总是希望通过说服、管教的方式向他们灌输成人的意志和所谓有用的知识,于是,孩子们被剥夺了童年的快乐和成长的自由。我感觉对教师来说,爱心和教育的智慧应该体现在对学生潜能的发掘上。这是对“多一分赏识,少一分批评”最好的诠释。老师们接触得孩子个性不同,兴趣不同,不注意了解孩子个体的特性,很难看到他们身上与众不同的闪光点,唯有走近了,了解了,才能正确引导激发不同孩子的潜能,用赞赏的目光去注视他们,赞美的语言去鼓励他们,从而树立孩子们强大的自信心。

我们每天接触的儿童虽然不能像成人那样掌握纯熟的语言,但他们表达自己及世界的认识和方式却是独特的、多样的,用马拉古奇的话来说就是――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说话的方式。因此,教师应把孩子真正当做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坚信孩子拥有异常丰富、与生俱来的天赋潜能、创造力和求知欲,并加以充分发掘,树立属于他们自己的自信这样孩子才能在宽松、和谐、自由、充满童趣的文化氛围中,感受到自身存在的价值,顺应天性自由、快乐、幸福地成长。

     总而言之,儿童研究的基础是读懂儿童。每一个教师若能深入地研究儿童的想法、兴趣,读懂儿童的内在需要,给儿童真正需要的关爱,建立对他们发展的合理期望,科学施教,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才能促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310;累计访问人数:27750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