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工会之家 > 学习园地

《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读后感

作者:徐 炜     发布时间:2019-10-24 点击数:18986

《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读后感

 

开学初,陆校长向全体教师推荐了一本书——《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书中介绍了梅园小学十多年儿童研究的实践成果,既对每一个儿童的发展特点和需求有整体研究,又从学科教学、生活探究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对儿童的表现进行具体研究,实现了“儿童研究”对学校课程、教学、评价和管理的“全覆盖”,创造了以“儿童研究”为鲜明特色的学校文化,实现了学校的整体改革。

教师通过教学来改变儿童,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学为核心。“学”的问题说到底是“学生”的问题,关注学必须关注学生,研究学必须研究学生。因此,课堂教学改革的起点与关键,应当是关注学生,了解学生,研究学生,一言以蔽之,就是“读懂学生”。

然而,要读懂学生并不容易,因为成长中的学生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所以许多优秀的教师总是对自己的学生充满好奇和感到敬畏。我非常欣赏并感动于北京四中数学特级教师谷丹老师的一段话:

我喜欢当老师。但从踏入中学校门的那一天起,我就怕听“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个说法。在我看,每一个孩子从天真纯良到日渐丰富成熟的灵魂,是值得敬畏的,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对人性慢慢的觉悟过程,是值得敬畏的,想起要当“工程师”,总怕会画错了图纸,选错了工艺,碰伤了“灵魂”……

读懂学生不容易,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想与自己的期望相遇,以便自己能够控制局面、将自己的完美一面展现在自己在意的人面前。因此,当我们遇到课堂上随着老师的追问不断变换答案的学生时不必感到愤怒,因为这是学生作为人的本能的必然选择;我们不必在回顾教学过程时懊悔于没能捕捉到学生与自己预设不同的精彩,因为在那一时刻,你的反应并非个人的独特表现,而是人类的本能。

但作为教师,我们要为读懂学生而努力——在读懂学生的过程中,丰富对人性的理解,丰富对数学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推人及己”,获得自我觉察的机会,从而使得内心更强大,让自己的数学教师生涯更充实、更愉悦。

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崇高事业,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所以,无论是从事学科教学,还是开展教育科研,研究儿童应该是一个重要前提与基本条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确立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始终把学生放在全部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用正确的观念看待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学生,使我们的各项工作都能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472;累计访问人数:2775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