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孩子都发光
——读《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
东方小学 朱慧娟
又是一年开学季,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今年教师节的特别之处是,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有陆虹校长为主编的《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全体教师攻读一本教育书籍。在利用琐碎的时间拜读了此书,颇有感触。书中很好的诠释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的“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个体,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书中在第五章《儿童个体的整体性研究》中说道:“每一个儿童是鲜活的生命个体,每一个儿童又是不同的。我们学校中总有那么个别的孩子,身上有着明显的与众不同的特质,他们往往令家长焦虑,同学头痛,老师无策。研究这些孩子,走近这些孩子,顺应儿同发展需要,让这些孩子获得自尊、自信,是我们教师的使命。”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曾经教过的一位“来自星星的孩子”——何沐阳。
他是一位自闭症学生。我三年级接这个班时,他给我的感觉表面看上去老实得有点木纳,但他爱打闹,又喜欢去惹别人,男孩们大多不爱和他玩。有一次,他竟然又打又骂同学。之后,我找他谈心,又及时和他母亲联系。让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是错的。为了树立他的自信心,我在课堂中经常表扬他,有时他会对着你憨厚的一笑。平时,我多让他参加集体活动,让他多与伙伴们交流。渐渐的,他爱和同学说话了,也能帮助别人了。他还获得了“寒假小达人”的称号。
像何沐阳这样的特殊儿童,一般称为星星的孩子。自闭症是儿童发育障碍中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语言发育障碍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主要特征。
大部分自闭症儿童性格比较内向,有一定的自卑感,觉得自己总是低人一等。他们有的因遗传形成的,有因病留下后遗症形成的,有的则因家庭个人各方面的原因形成的。如何对待特殊儿童呢?在我们教师中有两种认识:一是放弃;二是善待和扶助。善待和扶助要付出大量的时间、精力,然而可能收效甚微,成了教师教育教学前进的一大障碍;放弃,教师轻松,但却又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给特殊儿童造成终生的遗憾,让其成为文盲,给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社会在不断进步,需要更多和谐的音符,作为人民教师,有责任和义务扶助这些孩子,让他们发挥自己的光芒,将来成为社会和谐的音符。于是我选择了后者。
何沐阳在众人的眼中是个行为怪异的孩子,可是他也需要学习,需要参加集体活动,而且他还是比较乐于参加活动的,在他身上也有值得我们欣赏的闪光点。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和优势,自闭症学生也不例外。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尽自己所能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竭尽全力为他们树立信心。由于他是自闭症学生自身生理缺陷和心理不平衡的因素,对他的教育往往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我坚持正面教育为主,循循善诱,及时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哪怕是点滴的进步,都要充分予以肯定和鼓励,及时消除他的自卑感。发现他点滴的进步要及时表扬,让他真正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同他谈心交流,引导他多关心集体、关心他人,使他感受到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信任,使他认识到自己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每次,班级植物角要布置,他是拿来植物最多的学生,让大家欣慰。同时,要鼓励和帮助他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使他在知行转化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懂得诚心做人,认真做事的道理,从而关心他人,爱护班集体。作为教育者,还必须树立能教育好他们的信心,自觉克服急躁情绪,做到循序渐进,诲人不倦。
作为教师,要对学生全心全意地关爱,尤其对处于弱势地位易遭忽视、厌弃、讥笑和伤害的自闭症学生应倾注更多的关爱。当然,教师之爱并不是一味地溺爱学生,而是以尊重、期望、信任为根本。反过来说,每一个学生(尤其是自闭症学生)都有自己的尊严与人格,都需要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在实际的教育中,往往是恰恰相反。由于认识的偏差,有的教师往往看自闭症学生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根本看不到他们的潜能和长处。我们有时总免不了以狭隘的应试教育的要求衡量这些学生,而对他们身上正在显露的长处和发展潜能视而不见。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作为教师,必须改变观念,对这部分学生加以重视,并努力使他们得到更好的发展,对孩子和社会尽到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尽的责任。我觉得首先我们要承认他们的可教育性。其次,我们要真心实意地爱护他们,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各种问题。最后,我们还应该教育其他学生,不得歧视,取笑他们,让学生知道他们也是集体的一员,大家都应该主动地帮助他们,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的友爱,从而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
由于自闭症的学生行为习惯较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人情况,实施个别化教育。首先,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好个别教育计划。在了解情况过程中要注意观察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哪方面占优势,哪方面存在障碍。制定教学计划要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其次,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儿童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有对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持久较长的时间,而对于这些智障学生而言,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只有这样才能增加吸引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再次,就是要坚持鼓励为主。智障学生的心灵是相当脆弱的。接踵的失败,很容易使这些孩子失掉学习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目标一定要适中。教学时,充分利用好鼓励的手段,对学生的发展应主要以纵向比较为主,在教师对他们鼓劲加油的同时,也让学生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喜悦,以便增强师生共同的信心,不断克服困难和障碍。
家庭、学校、社会都不应歧视他们,要给予关怀,要为他们献上一份爱心。“爱”和“理解”是打开特殊儿童心扉的金钥匙,要想在特殊儿童心灵耕耘,必须把握这金钥匙。.教师有责任用自己的爱心去拥抱孩子。越是学习困难的孩子,越需要你去发现那隐藏在尘垢中的光点,越是学习困难的学生,越需要你付出更热烈的爱。因为响鼓不用重锤,如果你不用全身心去拨动那生锈的琴弦,它怎会奏出动人的曲调?多给他们一些掌声和赞扬,让理解和信任增强他们的信心、培养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也一定能发出灿烂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