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工会之家 > 学习园地

将孩子的日常转化成教育资源——读《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有感

作者:佘瑛     发布时间:2019-10-24 点击数:19776

将孩子的日常转化成教育资源

——读《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有感

东方小学     佘瑛

    由陆虹校长主编的《儿童研究促学校整体变革》的一书,从三个层面开展儿童研究。分别是从“基础型课程中的儿童研究”、“研究型课程中的儿童研究”和“拓展型课程中的儿童研究”着手开展研究和实践。其中研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中的儿童研究是我最感兴趣的部分,研究型课程的研究从生活探究中去落实和实践。这些也正是近期想研究和实践的内容,在做这方面研究和实践的思考。

    书中写到:在我国的新课程体系中,生活课程被称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活探究式以日常生活为对象、生活意义为目的的探究。生活探究旨在让儿童自由地探究生活。这意味着将教学有知识传递和技能训练转变为师生合作进行的真实研究。一切学科知识均是师生探究的对象,在探究中产生自己的学科思想和理解。问题情境、合作探究、倾听与对话、交流与展示是学科探究教学的核心要素。

    张华教授认为应该让儿童自由地探究生活。他指出,“日常生活就是教育资源”。也就是说学校的生活探究课程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张华教授认为儿童在学习探究创造,产生自己思想的过程,就是教师探究、理解儿童的过程,同时也是达成教学目标的过程。

    在日常数学教学中我正在进行尝试和实践。我认为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形式体现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并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就是数学学科中的综合与实践活动。它将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

    在一次春游活动中,学生们在上海海洋水族馆中的自动移动(平地)扶梯参观时,参观的人非常多,自动扶梯根据参观的需要分割成一段段,大家的注意力都被鱼群吸引了。等这部分参观结束后,一个学生问我:“这个参观用的自动扶梯的总长度是多少?有没有200米呢?”被学生这么一问,回顾刚才的参观,我忙着拍照、学生安全等事情,根本没有关注到这个问题。但又想到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由于自动扶梯分了好几段,又转了好几个弯,人又多,感觉根本估测有难度,而这样的问题深入研讨是相当有意思的。最后我带着这位学生问了下工作人员,得知水底参观扶梯的总长度是257米,学生的估测结果相当接近了。而这不仅仅在于估测的准确与否,更值得赞赏的是学生有这样的问题意识,并能想法解决的探究精神。

这启发了我,春游当天下午孩子们在草坪上玩耍时,我就有了这样两个问题以下两个问题,春游回来后学生们就尝试解决了问题。

1)世纪公园的草坪边上的栏杆上能坐得下东方小学蓝村校区的所有学生吗?

2)一段白栏杆长约1米,你能计算出整个草坪的面积吗?

这次春游后,我在想怎样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寻找数学问题(任务)呢?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走一圈,让学生尝试提问,就能激发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并能通过学生间的辩论,知道什么问题是有研究价值的。之后就得到了以下的数学问题:

2 走廊上红色管道的长度是多少?

2 花架下的长凳有多长?

2 校园操场面积有多大?

2 每一层走廊窗户的总面积是多少?

2 二楼课程展示区域的墙面面积有多大?

2 校园地砖铺得漂亮,中间圆形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2 教学楼大约有多高?

2 旗杆大约有多高?

2 校雕大约有多高?

2 校园里的树大约多高?

2 教学楼的水落水管有多长?

    以上问题已经是经过实践,学生们也取得了探究的结果。从中我深切感知到,孩子们的日常就是教育资源。获取资源后,教师和学生都能采用灵活的方式,从多种角度,多个途径,开发数学问题和数学任务。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现代化、强调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要求和教学组织上更加强调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强调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和教学过程的优化。活动中学生能主动参与、探索发现、交流合作且能增长知识,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未来可研究的内容还很多,鼓励老师和学生共同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将发现的问题转化成教育资源,再共同研究和实践,从中师生都得到提高,取得双赢。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508;累计访问人数:277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