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师发展 > 团队建设 > 数学教研组

东方小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作者:刘燕     发布时间:2019-9-20 点击数:13754

东方小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从认知规律与学生实际出发,解读教材,抓住基础、深入浅出、突出重点,构建和谐课堂文化。认真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创设拓展学生知识、思维、角色空间的情境,实施有效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能力,实施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教学评价,有效促进了学生学业与身心的发展,全面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二、主要目标

1. 结合学校新四年规划,坚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研究,开展单元学习设计的实践研究。借助精准学情分析的单元设计的研究,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资源,鼓励学生质疑创新,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构建个性化、生活化、多样化的主体课堂。

2. 展“融合资源 丰富体验”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围绕“融合资源 完善课堂 丰富体验”的研究主题,结合教研组内案例交流、校级跨学科教学研讨等活动,不断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研究水平,推动教师专业发展

3. 加强课程与教学的过程管理,优化教学常规,突出课程与教学的评价作用,力求评价的多元化、个性化、过程化。强化备课、上课、作业和评价目标的一致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细化教学五环节的管理,有主题地制定计划并落实,强化评价。

三、主要任务与措施

(一)常规工作

1. 教学常规

优化教学五环节,完善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常规检查,强化备课、上课、作业和评价目标的一致性,从学生多元发展、教学资源整合、教学过程优化与教师教学规范、学生学习规范出发,丰富已有教学经验基础上,形成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常规基本规范要求。

1)备课规范备课格式,加强备课的研究,通过“集体备课——主备教案——执教教师修改补充教案——个性化教案”的备课过程,提升备课的质量。加强备课检查的力度,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案,关注课前的教案调整、课后的点滴反思、修改。重视检查后的反馈制度,对存在问题的教师协同教务处对该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本学期将在第15周进行备课检查。

*  每位教师(教龄4年及以上)选择一个单元(补缺)或两个单元(修改补充)进行单元设计,在单元分析中体现核心支架的设计,突出差异性,同时完善单元设计后的作业(练习)内容,尝试综合性练习、实践性练习、中长期练习设计

*  新教师(教龄1-3年)根据表格式教案模板,撰写课堂教学详案,每篇教案后需撰写教学反思。

2)上课:教师在单元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认真开展两个校区教研

组的听课、评课工作,加强随堂听课的指导和互观课的落实,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学校领导和学科主管双周的随堂听课为主,结合互观课进行课堂教学的评价。

*  加强对听课笔记记录情况的指导和反馈。教师听课时要认真记好听课笔记,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学习机会。听课笔记记录不完整,不认真,视作没有听课。

① 目录填写完整,备注一栏里填写执教教师。

② 不光记录教学过程,还应在“意见”栏里记录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③ 板书设计要写好。

④ 总体印象评价要打钩。 总体评价意见,只要三言两语即可。

⑤ 听课基本以手写记录为准,如遇外出听课下发打印版的教案,允许贴在听课笔记本上,但必须剪贴整齐,同时在教案上要有手写的建议、意见和点滴收获。每学期,粘贴的打印版教案不超过所有听课数量的三分之一。

*  结合校级研究主题,开展研究课教研活动。本学期的研究课由二、五年级老师承担。课前确定研究的主题,上课前一周上交教案,供组内老师学习。课后上课老师结合校研究主题“融合资源,完善课堂,丰富体验”进行说课,组内老师积极发言交流。

3)作业(练习)重视作业与练习的设计,扎实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尝试思维导图、数学步道等综合性、实践性的练习设计。同时在教研组活动中明确各年级作业书写及批改要求,进一步完善《作业检查表》和《作业批改要求》。

*  一、二年级进一步落实作业设计和评价方案,注重学生的学习表现评价,发挥不同评价方式的功能,使评价更具针对性,达到促进学习的作用;三至五年级重点落实在作业量的控制,以及《校本系列》的使用情况。同时结合随堂听课进行作业抽查。

*  作业、记事本检查(第5周):一年级口头及动手实践作业记录,控制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一至五年级数学练习部分;以及三至五年级校本使用和批改情况(第8周),中高年级语数英三科作业时间不超过60分钟。

*  单元卷检查(第12周):重视单元卷的出卷和评价工作,原有的单元卷要做适当的修改和调整。备课组在单元练习后认真撰写《单元练习讲评》(每位教师至少完成一份《单元练习讲评》),针对单元练习进行质量分析和交流,并且记录在备课组活动手册上。一学期至少完成2次。本学期每个年级检查一个单元的单元卷,重点体现等第制评价和评语的撰写(评语需完成班级人数的30%)。

*  附作业簿本情况及要求:

0号本:课堂练习本,一年级(第二学期开始)至五年级使用,课堂上的练习内容,教师需批改;

1号本:回家作业本,三至五年级使用,教师根据需求布置相关课后练习内容;

数学练习部分:一至五年级教材配套练习,一二年级需在校完成;

校本:三至五年级使用,补充课后练习。

4)辅导: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习困难学生,加强个别辅导与作业面批,个别辅导工作纳入教师教学计划,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学业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二至五年级做好学困生课后跟踪辅导工作,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有记录。

进一步规范学生成长手册的使用、填写及反馈,调整手册填写要求,有效落实等第制评价和评语评价相结合的要求,评语评价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体现学生个性化的特点,避免“格式化”。

5)质量监控:注重教学过程监控和质量分析,健全监控制度体系。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一、二年级进行期末考查(一年级不进行书面考查);三、四、五年级进行数学期末考试,二至五年级不定期开展单项知识点的质量监控。

质量监控后重点对监控情况开展集体分析与班级分析,总结优势与不足,着重对薄弱点和学困生的补救做进一步思考,同时在教研组内进行分享和交流。

2. 教学改进

1重视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进一步完善《一年级准备期方案》,一年级教师放缓教学节奏,做好幼小衔接,着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过程中注重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帮助一年级学生尽快融入小学的学习生活。教师能够在实施过程中积累典型案例,在准备期小结内进行反思、提炼,为准备期工作积累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2)教研组及各备课组以数学学科《单元设计指南》、《教学基本要求》为引领,开展集体备课,进行单元设计的研讨,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重基础、显重点,按单元深入浅出地进行教材分析、备课设计和练习设计。同时,以研究课、互观课为阵地,围绕单元设计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3)围绕“融合资源 完善课堂 丰富体验”主题,每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制定本学年课堂改进目标及措施,把改进的重点放在围绕单元设计下的学习设计和练习设计上,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并有针对地撰写教学案例。本学期的案例撰写内容为暑期“1+5”培训内容。

4)进一步开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二近四多三有”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组织教师再次认真学习 “二近四多三有”的课堂评价表,反思教学设计、教学行为与效果,解剖与总结教学的得与失,挖掘得失背后的原因。通过对课堂评价表的学习、研究帮助教师把握课堂教学的重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

3. 教学研究

(1)以课题为引领,开展实践研究

结合种子教师(佘瑛)《基于项目的数学学习——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研究》(暂定)的课题研究,围绕“问题解决”开展教学实践,通过教师的前期设计、学生实践及后期完善及修改等过程形成相关案例,撰写成文。

(2)整合资源,丰富学生对数学的体验

结合学校《融合资源 完善课堂 丰富体验》的课题研究,以“数学步道”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研究,把校园当学具,利用学生身边的场景,设计出一系列的数学体验以及挑战活动,如计算、估算、测量、几何探索和论证等。希望透过生活化、在地化的素材,带给学生数学感,并通过一些活动,来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以及学习兴趣和自信。

(3)积极配合学校科研工作,及时下发各类科研征文等活动通知,鼓励组内青年教师多参与各项平台的征文活动。

(二)重点工作

1. 初步建立数学学科“基础性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我校教学工作要求,认真梳理在基础性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常规做法和特色亮点工作。第一学期完成数学学科“基础性课程”实施方案的基本框架。第二学期初步建立数学学科“基础性课程”实施方案。

2.  进一步开展“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工作

(1)初步建立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方案

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质内涵为主旨,结合学校教学工作要求,梳理在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过程中的经验和亮点。重点整理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的做法,形成《东方小学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方案》。第一学期完成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方案基本框架。第二学期初步建立数学学科“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实施方案。

(2)开展以单元为单位的结构化研究与实践

*  继续开展借助精准学情分析的单元设计研究,形成数学学科支架式教学规范。对学习材料进行分析,对教材内容的顺序安排作适当调整,对单元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充分利用教材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机会,鼓励学生质疑创新,构建个性化、生活化、多样化的主体课堂。本学年完成整册教材的一半教材内容的单元设计。

*  围绕单元设计开展教学实践研究。本学期结合数学学科“1+5培训”,每位教师完成第一单元“复习与提高”中有关“问题解决”的拓展作业设计,并参照课程标准进行设计说明。让学生尝试解决问题,修改或完善设计,最终形成相关案例。

3. 开展“融合资源 丰富体验”校本化实施的实践研究

以主题研讨、课例研究、经验交流、教学展示为平台,不断提高教师教学实践研究水平,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组织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提高教研组团队建设实效和内涵。

(1)继续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融合资源 完善课堂 丰富体验”的主题研究

*  教研组围绕“融合资源 完善课堂 丰富体验”开展教研活动。

*  结合暑期教师撰写的教学案例,利用备课组、教研组活动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推荐优秀案例分享参与教师发展处和科研处联合开展的“教育案例”评比活动,进行经验和方法的交流。

(2)围绕研究主题,开展校级教学探讨活动

通过全校性跨学科课堂教学听评课活动,探索高效课堂,提升专业教学技能,展示教研组风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学期数学组将于12月6日开展校级教学探讨活动,这是一次很好地展示机会,在研课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夯实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4. 队伍建设

进一步加强备课组长队伍的建设,注重交流与沟通,加强工作情况交流、经验交流和问题探讨,提升备课组长的工作能力。

5. 青年教师培养

1)作为见习教师培训基地,重视团队式带教和浸润式培训。设计有学科特色的通识课程,带领见习教师深入教研组,参与教研活动,与组内老师一起进行专题理论学习,参与课堂实践,亲身体验教研氛围和学校多元的教研文化,提升见习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2)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手段,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的平台,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认真组织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评比活动,做到有序组织、全面落实和有效评价。

3)充分把握“陆虹名师培训基地”及专家听课指导的机会,不断提升组内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以点及面,带动教研组整体水平的提升。

(三)特色工作

1.精品课程——《神奇珠算》

(1)继续在蓝村、懿德两个校区的一至三年级(共计9个班级)开展《神奇珠算》精品课程的教学工作,每周2课时,每学期共计28课时。

(2)制定《神奇珠算》课程标准,规定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完善课程实施与评价的要求,使课程更加规范、完善。

    (3)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和编写《神奇珠算》校本教材(第四册),根据课程目标、内容,逐步完善教材体系。

(4)进一步充实课程的师资力量,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与专业素养。在社团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挥骨干带头与帮教示范作用,同时校际联动定期开展教研活动,进一步研究教材和课堂教学。

(5)通过课程实施,强化课程评价,加强平时的课程资料积累,在开放活动中进行课程展示。

2. 加强超脑Math创新课程建设,带动学科教学发展

超脑Math课程有完善的课程体系和配套的教学材料,能满足学生数学拓展学习的需求,并能针对不同年段的学生开展相关的课程活动,上个学年在“快乐活动日”拓展活动(社团)及兴趣课程中开展,受到了学生们的欢迎。本学期,超脑麦斯将继续作为兴趣课程在蓝村校区的一至四年级以及懿德校区的五个年级同时开展,力求让更多的学生能有机会接触到这门创新的课程,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同时,在教研组内也要思考超脑Math这些新奇有趣的学具是否可以融入我们日常的课堂中,让它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真正爱上数学。

3.全景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依托懿德校区的全景课堂项目,开展一、二年级数学学科全景课堂的教学研究,在上课、作业(练习)、评价等方面进行尝试,突出数字化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学习手段以及学习途径的多样性。

  

四、活动安排

2019学年第一学期东方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安排表

周次

日期

星期

节次

地点

活动内容

主讲人

1

2

9月10日

5-7

蓝村录播室

超脑麦斯思维课程观摩

翁凯彦

2

3

9月17日

5-7

蓝村会议室

教研组工作计划交流

刘燕

3

7

10月15日

5-7

蓝村校区

超脑麦斯思维课程培训

翁凯彦

4

9

10月29日

5-7

懿德会议室

学习《单元教学设计》及

《数学学科教学基本要求》

忻嘉璐

5

11

11月12日

5-7

蓝村校区

骨干讲座

佘瑛

6

13

11月26日

5-7

懿德校区

研究课观课评课

忻嘉璐

7

15

12月10日

5-7

会议室

专家听课评课指导

丁明娟

8

17

1月7日

5-7

懿德会议室

学期结束工作布置

刘燕

 

 

 

 

 

2019学年第一学期东方小学数学学科研究课、互观课安排表

(蓝村校区)

周次

日期

星期

节次

年级

上课地点

学科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课型

摄像

1

3

917

1

五(3)

数学

佘瑛

测量

研究课

2

7

1016

2

三(2)

数学

钱婷婷

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互观课


3

8

1022

1

一(3)

数学

谈瑾之

加与减

互观课


4

8

1023

1

二(4)

数学

王琳

条形统计图

  互观课


5

8

1023

6

二(2)

数学

王维洁

条形统计图

骨干挂牌

6

10

115

2

五(1)

数学

沈林峰

列方程解决问题

互观课


7

14

124

5

四(3)

数学

刘燕

圆的初步认识

互观课


(懿德校区)

周次

日期

星期

节次

年级

上课地点

学科

执教教师

教学内容

课型

摄像

1

6

10月8日

1

四4

数学

奚育青

分数的大小比较

互观课


2

6

10月9日

4

五1

数学

汤嘉磊

平均数的计算

互观课


3

8

10月22日

1

一1

数学

施文君

减法

互观课


4

8

10月25日

3

五4

数学

沈莉

用字母表示数

互观课


5

9

10月30日

5

三3

数学

庄敏子

三位数被一位数除

互观课


6

12

11月21日

1

四2

数学

宋耀华

运算定律

互观课


7

12

11月21日

7

三1

数学

徐炜

轴对称图形

骨干挂牌


8

13

11月26日

5

二3

数学

李纯菁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

研究课


9

16

12月18

7

五2

数学

忻嘉璐

数学广场——编码

骨干挂牌


10

17

12月25日

2

一4

数学

顾士瑾

加倍与一半

互观课


2019.09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628;累计访问人数:2775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