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的设计 扎实的课堂
——记新区小学英语教研之基于单元整体教学展示课
2019年4月10日下午,浦东新区小学四年级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东方小学举行。本次研讨活动流程共三个环节:首先由分别来自东方小学的区骨干秦忆青老师和第六师范附属小学的施莉华老师带来的课堂展示,之后由浦东南路小学的区骨干邱梅老师为两堂课进行点评,最后由东波小学的区骨干奚燕莉老师为大家就4BM3模块进行教材分析培训。
首先,秦忆青、施莉华两位老师基于单元整体设计,呈现了4BM2U3和4BM3U2教学的动态设计。
课堂展示
秦老师执教的4BM2U3 Home Life第三课时An Interview about Earth Hour,为教材中的Say and Act板块。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事与物,并能够运用I usually …. but now I’m ….(doing) …表述平时生活和特殊活动日的不同活动,了解“地球一小时”的含义,浸润环保意识,同时感受家庭融合的氛围。在课堂开始部分,秦老师在与学生的闲聊中谈论平时晚上所做的事情,恰好在这时,屏幕突然黑了,学生们和听课老师们都在猜想电脑是否出故障的时候,秦老师才说出Earth Hour的活动,让大家虚惊了一场,教学也由此自然过渡至Earth Hour的介绍。之后,通过视频观赏、阅读理解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到“地球一小时”的相关信息,感受其特殊性。接着,秦老师采取教师入戏的方法,身份一下转变成了记者,对小朋友们进行即时采访,学生面对老师身份的突然转变适应很快,也立刻投入了被采访者的角色,与老师互动起来。通过分角色表演促进了语言的运用与表达,这也为之后的采访活动做好了铺垫。“演”是“说”的最高境界,如果课堂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演绎和表达的空间,相信学生一定会受益匪浅。


另一堂展示课则是施老师带来的4BM3U2 Time第一课时Peter’s Busy Morning,为Look and Learn板块。施老师主要以对话形式进行词汇教学,呈现出非常扎实的教学功力。本课时主要学习时间表达法和现在进行时态。课堂以Peter忙碌的早晨为情境展开教学,在情境的推动过程中学习并掌握有关时间的词组…o’ clock, a quarter past …, half past, a quarter to…,以及一些表示生活场景的动作词组:get up, brush my teeth, wash my face, have breakfast.能够It’s … (time) I am …(doing)的句型描述自己早晨生活场景的内容。在课的开始部分,施老师首先让学生通过听闹钟的声音,猜猜Peter在哪里做什么,引出学习内容。之后,施老师通过学生自编新的对话,引入新知,同时用好道具钟给学生进行操作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拨一拨钟面、观察时间的变化,并根据提示回答某人在某个时段做某件事。这个环节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直观生动、富有生活情趣,促进了语用目标的达成。


教学点评
然后,邱梅老师对两节课做了点评。两位教师在教学环节中运用了多种方法,重视了学生思维的培养,值得借鉴;就两位老师的语音渗透,她给出了建议:四年级学生的词汇学习较之低年级有了很大的不同,建议老师们可以给出音素发音的提示,或者给出简短的音标,让学生能够经常耳闻目染,重在熏陶;在板书的运用上,邱老师提出借助思维导图的方式启发学生的思考,让他们有话可说,更便于信息的梳理。这些建议对两位老师之后的课堂实践起到借鉴作用,也为参与观课培训的老师们带来了积极的教学思考。


教学分析
最后,奚老师就4BM3模块进行了详细且清晰的教学分析。纵观三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四年级的学习内容从中低年级段较为形象的内容学习转到了较为抽象的、无形的事物的理解和表述上,包括无时不在的声音、日常生活的时间以及星期概念。同时,教学内容还涉及了频率副词的运用、时间的表达与人物言行的合理匹配以及现在进行时态所涉及的各种句式等。4BM3模块的三个单元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从对活动的准确描述、时间的精确表达,再到时间的合理安排,循序渐进。教师可以尝试运用不同的语境创设、借助操练与实践,促使学生语量的日积月累,提高语言运用的实战能力。也希望能促使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积累一定的、科学的生活经验。本次观摩研讨活动内容丰富,老师们有所收益。她在结语中感谢两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期待以后拥有更为精彩的教研活动。
观摩心得
这两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一节是通过Earth hour的故事情景运用usually和but now的结构表述环保活动与平时生活的不同;另外一节课的学习内容是对不同时间的表述,运用It’s… I am (doing)的句型描述自己在不同时间做不同的事情。
两节课语言运用操作性强。在两位老师的带领下,学生们在课堂中表现积极活跃,敢于展示,乐于表达,提高了英语语言能力。印象最深的是第一节秦老师的课堂,秦老师使用interview采访的形式贯穿整个故事情景,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在使用I usually…和but now…的句型中感受Earth hour活动让我们和平时生活所做的不同事情,最终体会Earth hour活动的意义。通过思维导图的板书形式,让学生直观地将usually和but now事情作对比,帮助学生建构新知,更好地进行吸收和消化。在act环节,学生们在秦老师的指引下充分发挥了想象力,敢于展示,在团队协作中展示了英语学习的风采。秦老师的这节课有两大亮点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在教学环节中设计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思考和表达为主,不给过多的提示信息,而是侧重调动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去表达,从而推动故事情景的发展。比如直接问学生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没有过多的提示信息,让学生开放式的回答,最终自我体会Earth hour的意义;其次在板书上运用了支架方式,使用思维导图形式usually和but now,帮助学生梳理总结,提升了英语学习能力。
——瞿燕
第一堂课:秦老师在导入部分以儿歌带入,并自然衔接到in my spare time的活动,进而学习usually一词,构思巧妙。课堂推进过程中以usually和but now两条时间线的对比为主线,并以topic中的interview贯穿整堂课,主线清晰,情境感强。课堂中还融入了教育戏剧的元素,学生参与度很高,气氛活跃。
第二堂课:施老师的课教学目标明确,设计上以时间与活动为主线,通过Peter早上的活动与先关时刻学习时间的表达,情境贴近生活。在活动描述上巩固了前一课时的难点现在进行时,关注了教材内容的整合,教学扎实。
——谈燕盛
观摩了两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展示后,让我获益良多。两位老师设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和单课时教学目标都是基于课标、基于学生、基于学情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发展实际。同时,她们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了统整,创设了有趣的教学情境,实现了单元整体教学。在秦老师执教的4BM2U3 An interview about Earth Hour一课中,秦老师由问题“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night?”自然过渡到了Earth Hour的教学,并且始终以“interview”为主线展开教学活动。教学过程中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尽情展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施老师执教的4BM3U2 Pete’s busy morning一课中,她巧妙地承接前一单元sound一课,通过让学生听闹钟的声音猜猜主人公Peter在哪里做什么引出学习内容。在教学half past 和a quarter past时,利用图形的观察,加深其理解。最后由情境延伸到学生自己的生活,让他们运用本节课所学的句型说说自己早晨时段的生活安排,体现了语用,提高了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张燕
撰稿: 秦忆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