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师发展 > 团队建设 > 语文教研组

汉字里的中国文化——记东方小学懿德校区二年级讲座活动

作者:二(4)中队陆鼎珩同学妈妈     发布时间:2019-4-28 点击数:10507

汉字里的中国文化

——记东方小学懿德校区二年级讲座活动

38日下午,二年级的学生们和几十位家长齐聚多功能厅聆听“汉字里的中国文化”讲座。中国古代先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天上的图画被写成天文,地上的图画叫地理,看见了天上地上的东西,人们在自己的脑袋中进行加工思考,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形象是眼睛看见的,而意象是脑海中呈现的图像。我们的汉字就是先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悟的图像表达。

讲授汉字文化的孙老师重点传授了两组文字和识文断字的方法。

第一组是“手”。孙老师先请同学们用手脚模拟雨声的大小变化,再带入“手”这个汉字的文化源头,引申出“又”、“寸”、“爪”、“丑”等一系列与“手”有关的字。

第二组由人最常见的站姿和坐姿,从“人”、“卩”、“大”,引申出“比”、“并”、“从”、“斗”、“北”、“天”、“夫”、“文”等汉字。知道“大”是“一个站立的人”以后,就可以将它与其它字串联在一起,头顶以上的部分是“天”,头发绾起表示已成年就是“夫”,脚下加一横是站立的“立”,歪着头的样子叫“夭”……从文到字,由表及里,回到汉字的本来面貌,就可以建立系统,构建出汉字王国。

课上孩子们边听边动手比划,通过动作和身体力行地摆出字形,体会到汉字创作人的意图,既加深了记忆力,又激发了学习兴趣。孙老师还结合文字,穿插了先人生活、劳动、战斗等的背景知识补充,为学生们今后古文和历史的学习助力。

在方法的学习上,通过字商测试和小练习,让孩子们结合之前的学习内容和生活经验,运用常识和合理想象,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一个半小时的课程精彩纷呈,孩子们和家长代表听得意犹未尽。

汉字虽然不是最早出现的文字,但却是唯一流传下来的象形文字。我们常常说“文字”,其实“文”和“字”也是两个概念。“文”是古代的纹身,是一种图画;“字”的古文字上面是一个房子,下面是一个婴儿,本义是生育。合在一起,文字就是图画所生的孩子,文是字的祖先,把所有的汉字拆解至原来的面貌,就能真正理解汉字。“识文断字”中“识”是知其意,“断”是逻辑推断,以“文”为母,“字”为子,把汉字教育作为一种通识教育对待,可帮助我们打开中国文化的大门。

撰稿:二(4)中队陆鼎珩同学妈妈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642;累计访问人数:2775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