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思维导图 优化作文教学
——记东方小学作文教学课题组活动纪实(一)
撰稿人:(东方小学 吴师)
4月3日上午,东方小学《提高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研究_——以支架式教学为例》的作文教学课题组的青年教师,齐聚在蓝村校区三(2)班观摩倪蕾老师执教的一堂作文指导课。
从首次提出“支架式教学理论”至今已经快五十年了,尤其是最近几年,该理论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与探讨。经过调查研究显示,支架式教学方法对于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写作课程有着显著的成果,尤其是小学语文写作课程,老师通过支架式教学方法,可以直观地发现学生写作过程中的心理需求与发展特点,这些是传统教学方法无可比拟的。老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时,可以借助不同的“支架”帮助学生搭建文章结构,再帮助学生学会深化支架内容,通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及方法,最终使得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写作的乐趣,从而使学生可以独立地高质量地实现写作目标。
倪蕾老师带领着一批刚走上讲台不久的青年教师,一起来研究作文教学的支架,希望通过课堂研究和实践,让青年教师面对作文教学不再恐慌,面对作文教学手中有法。
在这堂课上,我们一起来搭建“思维导图”的作文指导支架。
这是一堂关于“看图作文”的指导课。上课伊始,倪老师先让学生明白要想把“看图作文”写好,最基本的就是要观察图片。在一番仔细观察之后,学生基本了解了故事大意,并用概括性的语言理清故事的人物、事件——小鸭子掉入泥坑,小动物们想方设法救出小鸭子,



接着以“救小鸭子”为主题,帮助学生梳理小动物们发现小鸭子落难时的不同表现。救小鸭子的一共有四种动物,据此分成四个板块。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地找到切入点,以同伴互助的形式合作完成第一个板块的思维导图,也就是小猴子是如何救小鸭子的,围绕着工具、救的动作、救的结果和心情这四个方面进行梳理。写在思维导图上的内容无须繁多详尽,只需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记录要点即可。看着这些要点,学生基本上能将小猴子的做法完整地表达出来。



之后倪老师让学生依葫芦画瓢,选择一个小动物按照工具、救的动作、救的结果和心情这四个方面独立完成一个版块的思维导图。因为有了示范,学生们在短短几分钟里就轻松完成任务,之后交流起来也是相当顺畅。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有思维的碰撞,产生新的思路,让整个故事更为顺理成章。最后,倪老师用彩色线条把这些内容与中心“救小鸭子”相连接,很快就构成了一幅漂亮的思维导图。回去后学生就可以对照思维导图完成习作。





课后,倪老师又为我们青年教师讲解了她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思路,分享了她在运用思维导图教学上的实践成果,让我们叹为观止。倪老师还通过视频、图片、书籍,与青年教师讲述了思维导图的基本知识:思维导图的作用、形式以及基本的画法……思维导图的运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在作文教学中进行尝试,我们常规的阅读课也可以利用这种形式梳理文章思路,包括利用思维导图进行预习、复习等。
当然,要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必须先动起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需要教师先设计好思维导图,因此,倪老师还送给每位青年教师一本素描本,让我们3位青年教师也动手画一画思维导图,感受其中的魅力。



活动结束后,青年老师们也分享了自己的学习体会——
倪老师的这节作文指导课借助了清晰的枝状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了每个小动物解救小鸭子的过程,形式新颖,板书丰富多彩,课堂上学生情绪高涨,积极思考各抒己见。有了思维导图的帮助,写作对学生来说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根据这些要点写出一篇作文,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概括能力。
——秦雨雯
思维是作文过程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作文才能有深度、有广度。而思维导图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教学思维的大门。倪老师以“救小鸭子”为主题,运用思维导图梳理小动物们发现小鸭子落难时的不同表现。借助思维导图,学生的习作思路失分清晰,并且原本写不出来的、写不具体的内容也变得有话可写。
——吴师
今天我有幸走进倪老师的课堂,聆听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看图写作课。课堂上,倪老师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提炼写作时需要用到的动词。一堂课下来,无论是学生还是听课的老师都收获满满。思维导图简洁明晰,使文章结构一目了然,为老师提供了教作文的新思路。
——徐天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