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师发展 > 团队建设 > 语文教研组

“因阅读而相遇”作家见面会

作者:周欣悦     发布时间:2019-1-11 点击数:11823
                          因阅读而相遇

——“图画书,这样读!”绘本阅读学习之旅

撰稿人:周悦欣

20181213日下午一点半,在上海市实验学校,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幻想文学作家——彭懿老师为在场的语文教师带来了主题为“图画书,这样读!”的精彩演讲,为大家介绍了一种特别的阅读形式——绘本阅读。学校的青年语文老师和见习期教师有幸参加了这个活动。

本次演讲由彭懿老师拍摄的两段采风视频展开,大家不禁为视频中的异国风光深深陶醉。而后,彭懿老师用其幽默风趣的语言和一张张充满生命张力的镜头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演讲。

在彭懿老师总结的儿童文学写作经验中提到,一本写给儿童的好书要具备以下特点:书里每个字都得是孩子认识的,每句话都得是孩子看得懂的,与此同时还能让孩子感受到生活的真实与趣味。换言之,一本写给儿童的好书是真正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的,既能让孩子乐在其中,也能让孩子从中获得力量、收获成长。

接着,关于“图画书讲了几个故事?”这一问题,彭懿老师为大家展开了细致的解释:一本图画书其实为读者讲了三个故事,书中的文字为读者讲述了一个故事,图画也为读者讲了一个故事,当文字、图画结合在一起时则会在读者心中产生又一个故事。而应该如何带领孩子阅读图画书则是一门值得好好研究的学问。

随后,彭懿老师就以自己创作的图画书为例,为大家介绍了应该如何带领孩子阅读图画书。在彭懿老师的解释下,大家才渐渐领悟到图画书中的所有插图原来都是精心设计,一本优秀图画书中的插图,蕴含的信息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有时候甚至能超出文字表达的范围。而文字的排版也总是别具匠心,有时候文字能化为插图的一部分,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延伸。所以在带领孩子阅读图画书时,要和孩子一起细细品读每一幅插图,好好体悟每一行文字,才能让孩子读懂图画书。

老师们也被这灵动、优美、有趣的图画书深深吸引,纷纷购买了书籍,还得到了彭毅老师的亲笔签名。

通过彭懿老师的这次演讲,让在座的语文教师都感受到了绘本阅读的魅力,也给大家的语文阅读教学带来了启发。与此同时,彭懿老师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关爱孩子的心也打动了在座的所有教师,或许只有永葆初心,才能真正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

让我们和孩子们一起因阅读而相遇,在阅读中成长和收获。

 

讲座之后,老师纷纷写了内心的感悟和收获。

他是一位儿童文学研究者,一位翻译家,一位摄影师,一位插图画家,一位旅人……惊叹彭懿老师在这么多领域成绩斐然!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图画书故事,带我走进了幻想文学神秘的殿堂。一开始别人不相信他可以独立完成一本本这么厚的图文并茂的著作,但他有一股韧性,觉得没有自己做不成的事,事实证明他做到了!是这种精神给他带来了力量,也让我深受鼓舞。是的,不试,谁知道呢? 

——王雁老师

 

历时2个小时的讲座,十多次自发的掌声足以证明讲座的精彩。彭懿老师带我们在图画书的世界遨游,一本图画书讲述三个故事:文字讲述的故事;图画讲述的故事;文字和图画结合起来讲述的故事。这便是一本图画书正确的打开方式!

——陈晓芸

 

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让我认识了这位独特的作家、摄影师——彭懿老师。

曾经我认为绘本阅读,就是欣赏着精美的图片,读读短小易懂的文字,就能走近孩子的世界。今天才知道,原来图画书中藏着很多的秘密,那是图画告诉我们的秘密。

彭懿老师的作品《妖怪山》给我感触最深。每个孩子心灵都可能有个缺口,而《妖怪山》这个关于友情和救赎的幻想故事,能够帮助孩子缝合心灵的缺口。其实这个故事和动画《我们仍未知道那天所看见的花的名字》的故事情节异曲同工,但是表现形式却完全不一样。儿童文字作品,用孩子读得懂的语言,用图画,让孩子自己去发现,去感悟,去获得心灵的救赎,让孩子在一次次的翻页中,真

正体会阅读的快乐。我想这大概就是儿童文学的魅力。

——黄婷婷

彭懿老师,才华横溢,出身复旦昆虫系,留日学习教育学,当过纪录片导演,创作儿童文学,引入翻译海外儿童文学佳作,作为摄影师前往常人难以到达的角落。

作为一位作家、教育家、翻译家、摄影师,彭懿老师的人格魅力不同凡响。可能是性格使然,又或者是留日的刻印,他能一腔热血地投入去实现看似不切实际的幻想,也能“大言不惭地夸耀”自己的人生阅历。这两点并不冲突,正因为他会幻想,敢挑战,最终才会做到常人无法想象的事,才能一本正经地让世人心服口服地赞美他。

说回正题,彭懿老师的演说主体还是解读儿童文学,从作家的角度,儿童文学的语句要求儿童可以流畅阅读。从教育家角度,儿童文学的教育意义应该深入浅出,注重心理暗示。从摄影师角度,要求画面中隐藏着关键的信息,儿童喜欢也善于观察图片,文字一个故事,图片一个故事,图文结合又是一个故事。

总结,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需要充分考量孩子的吸收能力和兴趣喜好,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作为一个普通人,从彭懿老师身上应该学习的是敢有梦想,敢于挑战,敢于实现。

——戴晟恺

 

此次非常有幸聆听彭懿老师的讲座,彭懿老师一上来介绍自己,就笑称自己是一个命中注定的旅人,是一个徘徊在人妖之间的旅人。他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昆虫专业,却用几十年时间研修儿童文学,获教育学硕士文学博士,成为儿童文学领域鼎鼎大名的理论研究者、幻想小说作家、图画书作家,同时也是一位热情的翻译者。他满怀好奇,游走四方,寻找美到极致的景色,记录精彩绝妙的瞬间刹那,也因此顺便成为了狂热的摄影师······

幽默风趣的彭懿声情并茂地讲满了足足两个小时,台下观众听得更是专注,时而因彭懿的风趣而哈哈大笑,时而又因故事情节感动落泪······

特别让人震撼的还是《驯鹿人的孩子》,在一帧帧美轮美奂的摄影画面中,彭懿老师为我们解读了自己的作品:

1)我是怎么想到拍这么一本图画书的;

2)我是怎么找到漂移不定的驯鹿人部落的;

3)我是怎么和驯鹿人的孩子一起生活的;

4)我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书,我想告诉孩子什么。

我们跟着这位旅人一起行走天涯,遍览胜景,大饱耳福眼福。听他的讲座就像是在听故事。每个故事都鲜活无比,看看彭懿老师,一张照片拍二三十遍一本三十多页的图画书作品,备四五千张图片。其中的辛苦他笑着说,你却能感觉得到。游历别人未走过的路,成就幸福自己。

——尹利文妍

1013日,我有幸参加了此次讲座,也深深的被彭懿老师的幽默风趣和博学多才所吸引。伴随着一个小电影的播放,彭老师带着我们一起进入了图画书的奇妙世界。

彭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好几本图画书,但《妖怪山》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本。这个故事讲述了四个小孩子不听大人的警告去妖怪山玩,但是不相信有妖怪的孩子们,却眼睁睁的看着好朋友被妖怪抓住。在寻找这个失踪孩子的时候,却没有任何一个大人肯相信他们的话。同伴的受害成了其他孩子的阴影,但一封信带来了转机,孩子们想也不想的就去救他们的好朋友了。这个故事看似恐怖,其实很温馨——成长,需要友情和勇气。结合着文字和图画,一个故事就这样栩栩如生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彭老师的每一本书都是从孩子们的角度去考虑,他说曾经有个孩子说:“彭老师写的书里没有一个字他不认识,但是他能读懂这本书。”真的很庆幸能来听彭懿老师的讲座,能熏陶着这样唯美意境的绘本长大的孩子,能聆听着这样细腻温馨的故事长大的孩子,真的是太幸福了。

——马依闻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601;累计访问人数:2775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