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了,我害怕!
——教育戏剧工作坊《下雪了》课堂实录
撰稿人:倪蕾
周五的下午,上了一周的课,孩子们的心都飞出了校园,准备迎接快乐的双休日。不过,有一群娃却没有急着回家,而是蹦跳着来到了二楼录播室,等待着一次快乐的体验。亲爱的家长们也走进了校园,走进了教育戏剧工作坊,和孩子一起体验教育戏剧的魅力。
充分热身,融洽关系
22名学生,三分之二的孩子是第一次参加教育戏剧工作坊。因此,热身游戏火热登场。“取名字,叫名字换站位”这个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破冰游戏百玩不厌。这次还增加了搭着下一个同伴的肩交出同伴名字的游戏,这可是考验孩子的记忆力,也是帮助孩子们迅速相互熟悉。之后的“几个人来了”、“县官”的游戏都是考验孩子的专注力,笑声此起彼伏,玩得不亦乐乎。
动过之后需要静下来——“报纸变形”游戏,大家脑洞大开,报纸变成了漂亮的裙子、吹奏的笛子、俏皮的帽子……想象飞了起来。
最开心、最火爆的游戏当属“水果聚会”。分组以后,小组以水果命名,先玩起了“水果蹲”的游戏,在此基础上,可以把“蹲”的动作改成其它动作。这下,可把孩子们乐坏了:香蕉抱、西瓜滚、草莓扭、水蜜桃爬……不知不觉中,一个小组内的成员之间熟悉了、关系近了,而且最大限度地打开了身体。
这一次工作坊,热身游戏玩了近半个小时,彼此陌生的同伴成了玩伴,不但打开了身体,也打开了想象力的大门,为之后的主体活动做了充分的准备。
一篇日记,引发思考
下雪了!下雪了!孩子们会兴奋不已,然而一个叫李艾的女孩却在日记里写着:自己害怕下雪天。大家都疑惑不已……
这是老师给孩子带来的一篇日记,孩子们认真阅读着。读完后,满脑子的小问号。老师通过“墙上的角色”帮助孩子理清通过李艾的日记了解什么?有什么疑惑?孩子们问题不断:
“为什么李艾害怕下雪天?”
“为什么李艾的父母总是让李艾要规规矩矩,小心翼翼?”
“为什么爸爸会说气象台报错了?”
“为什么下雪天不和朋友们一起玩?”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为什么李艾希望现在是夏天?”
一篇日记,无形中在培养孩子认真、静心阅读的习惯,培养孩子准确提取信息的能力。其实,阅读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面对满腹的疑问,孩子们被告知李艾等会儿回来:你们想帮助李艾,就得把事情搞清楚。让孩子们讨论:面对李艾,你会问什么?怎么问?此时的孩子们是被置于故事的情境中,孩子们通过讨论明白问的时候,要注意态度和语气,要特别关注李艾的反应。
紧接着教师入戏,老师扮演的李艾登场,通过“坐针毡”的形式,回答孩子们的问题,将发生的事情告知孩子。原来李艾曾经因为不听大家的劝告,穿着爸爸买的新滑冰靴到结了冰的湖面上溜冰,结果掉进了冰窟窿。一切疑问也就迎刃而解。
其实,这是一个简单的环节,如果放在平时的课堂中,基本就是以学生阅读文本为主,了解所发生的事情。而在教育戏剧工作坊里,可以让孩子通过读日记,搜索已知和未知的信息,然后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去和故事中的人物沟通、交流。在情境中,学生的交流是有对象的,此时学生是在运用语言,而不是机械地背或读。学生是根据李艾的反应来调整问话的内容。比如当孩子们问李艾为什么不喜欢下雪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李艾不肯说。一个孩子就非常真诚地说:“你告诉我们吧,看我们能不能帮助你?”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事先准备好的,而是孩子们看到李艾如此害怕,发自内心的想要帮助李艾。这也正体现了教育戏剧的特点——empathy 同理心:站在他人的立场,这是在教育戏剧中最重要的一点,又叫做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与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
这一点在之后的情景再现、集体扮演的环节中也得到了体现。在了解了李艾身上发生的故事后,我们一起再次来到事发现场,通过集体扮演,教师入戏,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当李艾穿着溜冰靴要去冰面溜冰时,孩子们拼命地劝说李艾不要去,有的孩子甚至急得拽着李艾的手不放。那一刻,孩子们完全进入了情境,真心为李艾担心。就是因为戏剧的“故事创作”,可以让孩子去体验别人的感受,可以真正地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
发挥想象,讲述故事
教育戏剧工作坊就是让孩子在玩中学,充分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每个孩子都能全身心的动起来。想象李艾获救的过程,并且运用“物件偶”来讲述。孩子们就地取材:矿泉水瓶、报纸、铅笔、书包上的小玩偶、香蕉……因为有了物件偶,孩子们讲述故事来很放松,也很投入,物件偶在孩子们的眼里,就是有生命的、有情感。也正因为有了物件偶作为依托,孩子们的讲述是绘声绘色,也从中感受到了不听劝告,无视安全导致的后果会有多严重。
创作告示,警示他人
李艾得救了,这危险的事情不能再发生,为了警示他人,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份警示告示,告诉来到这里的人,不要去冰面滑冰。孩子们的告示是图文并茂,还有中英文双语,让人过目不忘。在画画写写的过程中,那个最重要的词——安全已经在孩子心里驻扎了。最后的分享中,孩子说出了这样的话:
不要做危险的事情,生命最重要!
又一个工作坊画上了句话,但是留给孩子,留给教师,留给家长的可能是感叹号,可能是省略号。活动刚结束,就有家长发了微信朋友圈:
又一次参加了学校的戏剧工作坊 一个让孩子发挥想象、勇于展现自己、敢于表达自己、注重团队合作、动脑提问、自己找答案、每个人都能参与到的一个综合能力提升的工作坊。
这就是教育戏剧,它能够真正让孩子全员参与,主动地,也可以说是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教育戏剧能够让“孩子参与学习活动时,有游戏时放松、投入、专注的状态”,孩子能够自知的、安全的在创设的虚拟环境中游戏,循序渐进的学习老师预设的内容并能够在活动中锻炼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