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 页 > 教师发展 > 团队建设 > 语文教研组

2017学年语文教研组工作小结

作者:王晓云     发布时间:2018-6-26 点击数:10004
 2017学年语文教研组工作小结

一、教研组概况

东方小学语文教研组现有教师28人——其中区骨干教师3人,校骨干教师3人;中学高级教师2人,小学高级教师8人;未满5年的青年教师14人,见习教师3人。

二、自评结论

1悉心指导,优化服务,建立和谐的教学秩序,强化语文五环节教学常规管理。在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方面围绕单元设计细化操作和评价要求,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 针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落实检查项目,讲究工作的实效性。切实注重教学效果,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2、继续坚持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研究,做好支架式教学的研究,以支架式教学理论开展单元分析和课堂实践活动。通过教研课和互观课的研究,拓展了课堂教学空间,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本学年每位语文教师完成了支架式教学案例一篇,练习设计案例一篇。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3、开展多样化,互动式语文教研活动,重视组内和组际之间的团队学习和合作学习,加强教研组信息化建设步伐,整体促进教研组业务水平的提高。

4、以“基于精准学情分析下的支架式教学研究”为核心,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教研,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三、主要成绩与经验

(一)名师导教策略,搭建了提升教师教学水平的坚实平台 

 为提高每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给每个语文教师一个逐渐成长的机会,教研组聘请了经验丰富的专家:孙文淑校长和刘培华老师来校定期听课指导。他们不是以“监督检查者” 的身份出现,而是以引领者、合作者、研究者的身份,与老师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构建了平等、民主的互动式研究、交流、组织、参与的活动模式,形成了专家与教师间的互动、教师与教师的互动。 与专家一起评课是大家碰撞智慧、交流思想的平台。老师们畅所欲言,把自己在听课中的所得,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的经验、引发的思考、获得的感悟与大家交流分享。这样的活动成了教师的精神大餐,老师们乐于参加,在不知不觉中理念得到更新,视野得到开拓。语文教研活动成了老师们的一次次思想旅行。

 (二)智慧整合模式,搭建了教师互动交流的合作舞台。

     1、加强小课题的研究。 整个学年的教研活动就围绕以“基于精准学情分析下的支架式教学研究”为核心这个主题制定计划,然后活动、反思。各备课组以教研组课题为基本从自身的学段特点出发,确定目标和研究主题。加强了研究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同时课题切入点小,立足于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操作性强。老师们在提出教学问题,收集相关信息,把问题提炼成课题,并开展研讨的过程中,发展了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提升了专业水平。 

2、加强课例研究。本学年积极开展课例研究,积累典型的教学课例展开讨论,是语文校本教研的重要活动内容。427日下午,我校语文教研组就举行了这样一场课例研究展示活动——《巧设支架 关注表达》。

见习教师徐天域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堂三年级的展示课《攀登世界第一高峰》。课后,老师们纷纷就教学目标、教学支架、学生自主空间这三个关键词做出了评价,教师们对教学或者课题研究过程中成功与不足之处进行剖析,寻找教学遗憾,分析原因,扬长避短。

3、沙龙式研讨。本学年组织青年教师代表参加了“浦东之秋”“浦东之春”语文教学活动,老师们在愉悦的体验中得到满满的培训收获。同时青年老师还把学习体会待会教研组开展沙龙式研讨,和老师们分享自己的体会。另外各条年级备课组在本学期结合新区研修主题,从不同主题进行练习设计案例沙龙式研讨。一年级“基于标准,巧设支架”;二年级“巧设支架,识读共舞”;三年级“巧设支架,关注表达”;四年级“巧设支架,关注学习经历”;五年级“巧设支架,培养思维能力”。这些活动为自我、为团队带来富足的精神食粮。变化形式,提高课堂效益。通过这样一条龙的研讨,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真正把教学理念内化为认识,外化为教学行为。 

2017.9.28《教无定法 敢于创新》——孙文淑

2017.11  《浦东之秋》观摩感想交流——李蕴白 汪轶灵 李文婷

2018.4   《浦东之春》观摩感想交流——汪轶灵 王雁   朱琳

4、加强课后反思。老师们上完教研课、互观课后,反思自己这节课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反思自己是否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是否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记录课堂上师生、生生互动中的“亮点”和教学过程的困惑,也包括学生作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等。老师们写下了练习设计和教学设计的案例。

 (三)典型推广模式,搭建了教师凸现个性成长舞台。

除定期单周教研组活动交流,我们语文组还采取了典范推广的方式,集中骨干教师将自身的实验成功案例进行交流。这样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有一个自我反思的历炼过程,同时使自己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彻底改变那种强调自上而下、上行下效的开展教研活动的工作方式,形成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教研工作机制。本学年骨干教师开设的讲座有:

倪蕾    《教学目标的制定》

顾赟   《一年级统编教材的要求》

王晓云 《支架式教学策略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张激   《板书设计》

(四)培养青年教师,搭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 

1)组织青年教师上组内研究课。钱晓雯、汪轶灵、王雁、吴师、徐天彧等青年教师都参与了研究课的活动。为青年教师提供了锻炼的舞台、搭建了成长的阶梯,也提高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每一次研究课,组内老师一起交流研讨。交流中,青年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也得到开发,从多方面对一堂好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2018.5月学区化教学比赛:

钱晓雯 三等奖 

吴师   二等奖

徐天彧 三等奖

2)以比赛的形式促发展。第一学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 下水文比赛,老师们积极参与,佳作连篇;第二学期组织青年教师开展板书设计比赛。在一次次比赛中,促进了青年教师语文素养的提高。

 四、存在问题与对策
 1
在忙碌中我们找到了充实,在细微中我们理解了认真,在总结中我们得以反思,在反思中我们收获了经验。今后倡导做一名智慧的语文教师,以“新、实、活”为主线继往开来,创出更具本校特色的语文教研活动。

3、分学段继续开展扎实有效的集体备课,提高教学效率。逐渐凸显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主体性,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交融中,新课程的思想和理念也将更加有效地渗透在学校教学的各项工作中。

 

主管:王晓云 顾赟

2018.06

本文共1页 

关闭窗口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100060号

 上海市浦东新区东方小学
当前在线人数:1610;累计访问人数:27751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