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现代教师读本——人文卷》有感
现在教师接受的主要是专业教育,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个人。”教师需要进行一次思想的再次塑型,重新在思维中树立真、善、美的绝对维度,做一个古香古色、平静淡泊、精神高贵的现代教师,成就真正的知识分子。古香古色是一种本色,现代教师首先是一位老师,充满教育之爱,永远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她的价值与乐趣是“教师也生活在学生心中”。平静淡泊是教师的职业状态,平静不仅指教师心静不躁,也是“润物细无声”之静,指教与学了然于心,在知识的给予和生成中,师生两忘,传递无声。淡泊是指知识的传授没有功利。精神高贵是说,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教师要做精神贵族。
为此,教师需要重新阅读,获得新的理性,就像当年在学校中一样。《现代教师读本》给我们教师提供一个开阔、自由的精神天地,它帮助我们的思想恢复弹性,让我们领略到另外一个精神世界的精彩。其中一个个励志的事例,一段段精彩的话语,把读书和做人结合起来,让我们达到精神的滋润与升华。从徐复观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中,我认识了如何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从丰子恺的《李叔同先生的教育精神》中,我看到了李先生教育学生的认真、严肃和献身精神;从李铁芳的《儿童世界何处寻》中,我感受到了笔者对儿童世界和儿童成长独到的见解;从陶行知先生的每天四问中学到了做人做事的宝笺……
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儿童世界何处寻》一文,它让我联想到了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洪战辉,家境贫寒的他从十几岁开始就带着“捡来”的妹妹一起生活,在照顾妹妹的同时自强不息,考上大学以后更是不离不弃地带着妹妹一起上学。人们为他的坚强执着所感动,他的事迹传遍了每一个家庭,也赢得了亿万中国人的心!但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式的人物在面对记者采访的镜头时却动容地哭了,并说出了内心最大的心愿:“十来年我最想做的还是做回一个孩子!”“做回一个孩子!”多么令人震撼的一句话。那个十几年来为妹妹顶风遮雨的小小男子汉,他的内心何尝不是一个需要他人关爱的孩子呢?原本该由一个成人来承担的责任却偏偏过早地落在了一个孩子稚嫩的肩头,于是他失去了自己的童年,远离了童年的欢乐,在亿万人们为他喝彩的同时对于自己的童年必定是抱有深深的缺憾的,这让我们在感动的同时不免感到沉重的压抑和遗憾。童年是精彩的人生最缤纷多彩的组成部分,缺少欢乐记忆的童年是暗淡无光的!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时也作为一名母亲,我常常思索我们的教育能带给孩子们一个怎样的童年?
对孩子而言,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构成了一个奥妙无穷的天地。孩子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天性,使他们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浓厚的兴趣。打开门窗,带着孩子走进这奇妙的大世界就是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孩子就是孩子,他们应该朝气蓬勃,天真无邪,无忧无虑,孩子的心灵天空应该是透明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嫩绿,我们的社会因此充满了向上的希望。
回想自己的童年,柳树上的知了,河里的小鱼,自己扎的兔子灯,还有过家家、放风筝、爬树、跳皮筋、扔沙包、滚铁环、打弹珠、跳房子……所有自创的游戏,无一不让人回味良久!儿时的游戏让我们在回忆的时候总是兴高采烈,我们在这些游戏中拥抱自然,学会交流,模仿成人的生活,获得运动和创造的能力,没有大人的呵斥,也没有老师的阻止,学习任务相对轻松的童年让我们有了更多游戏的时间。反观现在的孩子们,沉重的学习负担剥夺了他们游戏的权力,狭小的生活空间掠走了他们玩耍的天地,就连在校的课余时间,那短短的十分钟又能够做什么呢?我们的孩子从早上八点忙活到下午四点,他们总是在不停的学习、学习,竞争的压力让他们喘不过气来,语文越学越深、数学越学越难、加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兴趣组,就连音乐美术也成了考级的目标和升学的筹码。这些孩子的童年,有那么多欢乐吗?苦口婆心的老师和望子成龙的家长总是要求孩子们做这做那,告诉他们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们的将来,社会竞争最后带来的压力偏偏交给了最稚嫩的肩膀,那么孩子们的童年都去哪儿了呢?!文中这样说道:“教育应关照现在的、儿童的生活,使儿童生活本身的价值在教育中凸显出来,让他们能从当下的生活中得到乐趣,而不仅仅是将儿童现在的生活视为另一种尚无可知或知之甚少的生活的准备。儿童大多生活在直接的现在,当凭着一个对他们很少甚或没什么意义的暗淡的和靠不住的未来而对他们呼吁的时候,我在这里很难估计能力和精神有多少浪费掉。”
激烈的竞争让所有的人变得功利起来,这竟也带动了我们的孩子,当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学会用成人的眼光计划未来时,儿时美丽的梦想到哪里去了呢?她原本天真的心灵又藏匿在何处?孩子,就应该享有自己的童真,享有用童真的眼光看世界的权利,当我们全社会都无法给他们一片专属于儿童的纯净天地的时候,我们又有什么权利来奢求他们的纯真呢?真希望我们的孩子能真正做回一个孩子!作为教育者,我和你,该做些什么?
真正的教育并不是把成人世界简单地灌输到儿童世界之中,而恰恰应该是从儿童世界的既有内涵出发,引导他们逐渐去认识、体验、发现外在的成人世界的内涵,来进一步丰富、拓展儿童世界的内涵。我们成人的世界可曾认真倾听过来自儿童世界的心声,还是我们世界的声音完全湮灭了儿童世界的声音,或者说儿童世界根本就发不出表达他们自我的声音?
有句广告词说得很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让我们为孩子在宇宙间搭建一个大大的舞台,让她舞出生命的风采,让我们用爱与责任为孩子撑起一片灿烂的天空,让她像鸟儿一样展翅翱翔吧!
2008.03